每因梅鹤忆林逋,道骨仙风世不如。
石室启将丘索秘,金针传得越裳车。
青山到处开生面,黄石何年授异书。
炼就丹砂成九转,不如陵谷有乘除。

【注释】

每因:常常。梅鹤:梅花和白鹤,这里指林逋(字君复,钱塘人),北宋诗人,以咏梅著名。道骨仙风:道家的清高品格。丘索:传说中仙人所居的地方。丘山、石室,指神仙居住之地。金针:传说中的仙人用金色的针去点化人世间万物。越裳车:传说中越王勾践曾到中原学习车驾之艺,后被吴王夫差杀害,其子名无疆,在中原学得高超的车驾技术,返回越国,称霸南方。黄石:传说中的仙人传授学问之所。乘除:变化无穷。

【译文】

常常因为梅花和白鹤想到林逋,认为世上的道骨仙风比不上他的。

他开辟了石室,将隐居地的丘山和石室之秘传授给后人,让世人知道神仙居住的地方是什么样子。

他用金色的针去点化人世间万物,让世人知道了越王勾践曾经来过中原,并从中原学到了很多高超的车驾技术。

他为世人传授了黄石真人传授的学问,使得人们能够不断变化,适应各种环境。

他炼就丹砂,使丹砂变成了九转,但仍然不如陵谷变化来得快,来得多。

【赏析】

此诗是一首赠别诗。诗人通过描绘林山人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这位隐士的敬佩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慨。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意境和哲理。

第一句“每因梅鹤忆林逋”,诗人回忆起了与林逋共度时光的美好记忆,感叹世上的道骨仙风不及林逋。这里的“每因”一词,暗示着诗人常常想起林逋;而“梅鹤”则代表了林逋的形象,梅花代表着他的清雅脱俗,白鹤代表着他的高洁孤傲。

第二句“道骨仙风世不如”,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林逋的敬仰之情。他认为世间的道骨仙风都比不上林逋,这是因为他的品德、才华和气质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这里的“道骨仙风”指的是道士的高深修为和超凡脱俗的气质,而“世不如”则是指世间的人无法与之相比。

第三句“石室启将丘索秘”,则是诗人描绘了林逋的隐居生活。他开辟了石室,将隐居地的丘山和石室之秘传授给后人,让世人知道神仙居住的地方是什么样子。这里的“石室”、“丘山”都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而“丘索”则是仙人传授学问的方式之一。

第四句“金针传得越裳车”,则是指林逋传授了越王勾践所学到的高超的车驾技术。越王勾践曾经向中原学习车驾之艺,后来成为一代霸主,而他的师傅则是越王勾践的父亲——越王勾践的父亲名叫无疆,他在中原学到了高超的车驾技术,回到越国后帮助儿子成就霸业。这里的“越裳车”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高级战车,象征着高超的车驾技术。

第五句“青山到处开生面”,则是诗人想象中的林逋的生活场景。他生活在青山绿水之间,与自然和谐相处,每一天都充满生机和活力。这里的“开生面”意味着每天都焕然一新,充满了活力和希望。

第六句“黄石何年授异书”,则是诗人想象中的林逋得到高人指点的情景。他得到了一位仙人传授的学问,这些学问如同神奇的书籍一样,让他不断成长和进步。这里的“黄石”指的是传说中的仙人传授学问的地方,而“异书”则是指那些神奇的书籍。

最后一句“炼就丹砂成九转,不如陵谷有乘除”,则是诗人对人生的深刻领悟。他认为修炼成仙虽然可以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但仍然不如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来得更有价值。这里的“乘除”指的是变化无穷,而“陵谷”则是指大自然的变迁。

整首诗通过对林逋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理解。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