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一室如斗大,芥子纳山山纳芥。奇峰摄入夜明帘,远近搜罗遍空界。
昨暮山中买石归,朝来冷市携云卖。金银生像戒悭贪,爱石成痴甘破戒。
番禺主人如水清,扁舟过我春风生。自夸有石立堂下,俯视一切殊峥嵘。
光明皎洁天下士,巉岩礧砢山中僧。山僧见说神气爽,欲见未见心先倾。
朱门慵作曳裾客,白屋聊为倒屣迎。缄书致语谷城叟,静中久坐须经行。
我闻三山之下有五石,五仙骑羊成幻形。古今变化不可测,神物或复通精灵。
仙令丹砂煮将熟,一饱挟取随登瀛。不妨过我欢十日,兴尽任尔还仙城。
【注释】
大通:指大通山,在今浙江桐庐县。
芥子:小石或沙砾。芥,小草;
奇峰:山峰。
搜罗遍空界:把周围的山峰都搜罗过来。
冷市:偏僻的市场。
悭贪:吝啬。
破戒:犯戒。
水清:指水清寺。
峥嵘:形容山峰峻峭。
光:光明。皎洁:明亮洁白。
巉岩礧砢山中僧:形容山中的僧人,其形象如山石般峻峭、嶙峋。
倒屣迎:快跑迎接。
谷城叟:指诗人的朋友,住在谷城。谷城,地名,在今四川成都西。
静中久坐须经行:安静下来坐了很久,需要出去走走。
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仙山,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五石:五种石头,传说中能成仙的石头。
丹砂:一种矿物,传说中服食后可以成仙。
瀛:瀛洲,传说中的仙山名。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作者姚合当时担任监察御史,因得罪权贵,被贬为封丘县尉,这首诗是他谪居期间的作品。诗人以自嘲的语气描绘了一幅山水画,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抱负。
首联“大通一室如斗大,芥子纳山山纳芥”,描写了大通山下的景色,山虽小,但周围却有无数的山峰环绕。这两句诗用芥子与山比喻,生动地刻画了山的小巧玲珑,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颔联“奇峰摄入夜明帘,远近搜罗遍空界”,继续描写山的美景,将山峰比作窗帘,夜晚时分,月光洒在山上,犹如一片明镜。诗人用“搜罗”形容自己对美景的欣赏,从近到远,把周围的山峦都收入眼底。这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颈联“昨暮山中买石归,朝来冷市携云卖”,诗人在山中购买到了一块美石,并将其带到市场上销售。这里的“冷市”是指偏僻的市场,而“携云卖”则是比喻诗人的心情如同天空中的云雾一样飘渺不定。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珍视,也反映了他的生活态度——随遇而安,不拘泥于世俗的束缚。
尾联“金银生像戒悭贪,爱石成痴甘破戒”,诗人用金银和玉石来比喻自己的内心世界。金银代表着富贵,但他并不贪图,反而选择了一种更为简朴的生活方式。而对石头的喜爱则表明了他的固执和执着,即使面临困境也要坚守本心。这句诗既展现了诗人的性格特点,也表达了他的人生态度——不为物欲所动,坚守内心的信仰和理想。
全诗以山水为主题,通过描绘山的景色和表达诗人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感悟。诗人以自述的口吻,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观娓娓道来,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启示也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