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是刘生拙,崇阶亦渐跻。
廿年淹塞北,千骑向延西。
小范谁堪并,大名君与齐。
丈夫多远略,早晚破回奚。

【注释】

刘效忠:指刘瑾,因与刘瑾有姻亲关系而得此名。延绥:指今内蒙古的乌兰察布、锡林郭勒盟一带地区,是元朝时设立的行省。刘瑾任巡抚后,曾于公元1506年(嘉靖55年)率军进攻这一地区,并大胜而回。“破”通“拔”。

【赏析】

诗的首句说:宦途上你是笨拙的刘生啊!这是作者在恭维他。次句说:你的地位也逐渐地高升起来了。这是作者对他的褒奖。“廿年淹塞北,千骑向延西”,这两句写刘瑾在延绥任职的情况。塞北:指北方边塞之地,这里泛指南北边疆。刘瑾在任期间曾率军进攻过蒙古人居住的地区,故称“塞北”。刘瑾在延绥任职的时间相当长,所以用了“廿年”二字。“千骑”,古时一骑兵为一骑,所以千骑即指一千骑兵。“延西”,是延绥西部,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东部和河北、山西部分地区。刘瑾在延绥任职期间,曾派兵征讨过当地的一些部族,所以这里说他“千骑向延西”。这两句的意思是:刘瑾在边塞任职已有二十年之久,现在又派了一千骑兵到延绥去。“小范谁堪并”,范阳,即幽州,治所在今北京西南,这里借指蓟门一带。刘瑾是宦官出身,其势力很大,所以他在延绥任职期间,曾想用武力征服蓟门一带的地方势力,但未能成功。这里的“小范”,就是指蓟门一带。“谁堪并”,是谁能够抵挡得住呢?意思是:谁能够抵挡得了刘瑾的进攻呢?“大名君与齐”,“大名”在这里是指刘瑾自己。“君与齐”,就是与你平起平坐的意思。意思是:刘瑾与你平起平坐,没有什么高低之分了。这三句是全诗的关键句,它表明刘瑾在延绥任职期间的所作所为。最后四句说:男子汉大丈夫应该有远大的抱负。什么时候能够打败敌人呢?这四句是劝勉刘瑾要有雄心壮志,早日消灭敌人。

全诗前半部分先称赞刘瑾,后半部分则揭露了他的野心。诗人通过赞扬刘瑾的才能,进而讽刺他的野心,表现了作者对宦官专权和外强中干的国家的忧虑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