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秋光新写就,盛开不待重阳。枝梢花叶互低昂。巧将篱下艳,幻作画中芳。
为问渊明何独爱,爱他晚节寒香。从今移种上林旁。时时承雨露,岁岁傲风霜。

【注释】

新写:刚刚写好。重阳:农历九月九日,古人于此日登高,赏菊。篱下:指菊花种植在篱笆的旁边。上林:汉代宫苑名,这里代指皇宫。

【译文】

一阵秋风送来了菊花的盛开,它不等到重阳节就盛开了。枝梢的花叶互相低昂,好像互相交谈着,又好像在欣赏自己的美丽一样。我想问问陶渊明为什么只爱这菊花?因为他喜爱菊花的高洁、淡雅。从现在开始我要把它移种到上林旁,让它时时接受雨露的滋养,年年傲视风霜的侵袭。

【赏析】

这首词以“临江仙”为题,是一首咏菊词。上片写菊花的盛开和高洁品格,下片写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之情。全词借菊花自喻,表达了作者高洁、淡雅、坚韧不拔的人生理念。

起句“一段秋光新写就”,是说秋色已深,但菊花却刚刚绽放,这是菊花的“新”。接着,写菊花的盛开,用笔简捷,意蕴丰富。“盛开不待重阳”是说菊花在深秋开放,不需要等到重阳节才开放,说明菊花开得早,且不畏严寒。“枝梢花叶互低昂”,是说菊花枝头的花朵与树叶互相交错,仿佛是在低语,又仿佛是在歌唱。这里的“低昂”,是说花儿们在互相交谈着什么,又好像在欣赏着自己的美丽。“巧将篱下艳”中的“篱下”,指的是菊花生长的地方。“艳”字是说菊花的鲜艳,也暗示了菊花的高洁、淡雅。最后一句“幻作画中芳”,是说菊花的美如同画卷里的一般,让人陶醉其中。

过片“为问渊明何独爱,爱他晚节寒香”二句,是诗人的自问自答。诗人问道:“请问您为何如此喜爱菊花?”因为菊花的品格高洁、淡雅,而陶渊明也是一位清高的隐士,所以诗人认为菊花和陶渊明有着相似的气质。接着诗人又问:“他为什么喜欢菊花呢?”因为菊花不怕严冬,能在寒冬中绽放,所以人们称赞它是“晚节寒香”。这里的“晚节”,指的是菊花到了秋天才开花,但仍然能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这也是菊花的高洁、淡雅的体现。

结句“从今移种上林旁”,是说诗人要把菊花从篱笆的旁边移到上林旁,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它的美丽。而“时时承雨露,岁岁傲风霜”,则是诗人对菊花的美好祝愿:希望它能够在风雨中坚强地生活,无论遇到多少困难都不会屈服。

整首词以菊喻人,抒发了诗人对菊花高洁、淡雅品质的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词也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