濲水偶逢,西湖久客,今日君来。喜锡杖能携,破除烦恼,荷衣初制,摆脱尘埃。八角池边,白鸥园上,一曲春词对客裁。念林翁,似山阴野客,兴尽船回。
城南有个茅斋。爱竹里、柴门临水开。更细路穿松,最宜踏雪,小桥跨涧,偏称观梅。王氏堂槐,宝家庭桂,一任天公为我裁。且约君,向武夷九曲,长笑徘徊。

濲水偶逢,西湖久客,今日君来。

濲水偶逢:偶然在濲水遇到你。

喜锡杖能携,破除烦恼,荷衣初制,摆脱尘埃。

喜锡杖能携:喜欢拄着拐杖。

荷花初制:开始制作荷叶做的伞。

八角池边,白鸥园上,一曲春词对客裁。

八角池边:在八角塘边。

白鸥园上:指杭州西湖的孤山(白堤)上。

一曲春词:一首春天的词曲。

念林翁,似山阴野客,兴尽船回。

念林翁:想起了林逋。

山阴野客:指唐代诗人林和靖,隐居于杭州西湖之畔的山林之中,世称“山阴处士”。

兴尽船回:兴致阑珊,乘船回家。

城南有个茅斋。爱竹里、柴门临水开。更细路穿松,最宜踏雪,小桥跨涧,偏称观梅。

城南:在杭州城西南。

茅斋:简陋的住所。

柴门临水开:用茅草盖的门对着流水。

更细路穿松,最宜踏雪,小桥跨涧,偏称观梅:更妙的是,有一条小路穿过松林,最适合踏雪;一座小桥横跨涧谷,特别适宜观赏梅花。

王氏堂槐,宝家庭桂,一任天公为我裁。

王氏堂槐:即王氏祠内的槐树。

宝家庭桂:家中的桂花。

一任天公为我裁:任凭上天安排我的命运。

且约君,向武夷九曲,长笑徘徊。

武夷九曲:指福建武夷山的九曲溪。

长笑徘徊:久久地笑着,不离开。

译文赏析

这首词是词人写给友人方思道的一首送行词。全词以清丽的语言写景状物,抒发友情。

首句点明地点与时间:“濲水偶逢”表明是在濲江边上遇到方思道。“西湖久客”,则表示自己已经在西湖边待了很长时间了。“今日君来”,表明今天方思道到来,增添了一种欣喜之情。“喜锡杖能携,破除烦恼,荷衣初制,摆脱尘埃。”则是写方思道来到后,两人一起游览西湖,并共同欣赏美景的闲适生活。“破烦恼”,“脱尘埃”,都是佛教语,意谓打破烦恼,脱离尘俗。

接着两句写二人游湖情景:“八角池边,白鸥园上,一曲春词对客裁。”方思道来到西湖后,词人陪同他游览了八角塘,又登上了白云峰上的白鸥亭,观看了盛开的梅花。“破烦恼”和“脱尘埃”,都与看梅花有关,因为看梅花可以使人忘却烦恼。

过两阙之后,词人忽然想起一个名叫林逋的人:“念林翁,似山阴野客,兴尽船回。”林逋是北宋时期著名的隐逸诗人,他隐居在杭州西湖之南的孤山脚下(今名“林家埠”),经常在西湖中荡舟赏月,因此后人将他比作“山阴处士”。此处词人借以自比,说自己与林逋一样是一个山野隐逸之人。

下阕词人继续描写西湖美景,同时表达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之情:“城南有个茅斋。爱竹里、柴门临水开。”“城南有个茅斋”表明友人即将离别,而自己却无法挽留他,只能为他准备了一个茅屋作为住处。“柴门临水开”说明这个茅屋靠近水边,门前有一棵竹子,环境优美。“更细路穿松,最宜踏雪,小桥跨涧,偏称观梅。”词人描绘出了一幅幽雅的山水画卷:“更有一条小路穿过松树林,非常适合踏雪游玩;还有一座小桥横跨在山涧之上,特别适宜观赏梅花。”这几句既是对西湖景色的细致描摹,也是对友人的深情嘱托和祝福。

尾阕词人用“王氏堂槐”、“宝家庭桂”等典故,再次强调自己对友人的重视与期待:“王氏堂槐,宝家庭桂,一任天公为我裁。”“王氏堂槐”指的是杭州城中王氏家族供奉的古槐树,象征着家族的荣耀;“宝家庭桂”则是指家中种植的桂花树,象征家庭的富贵与繁荣。词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厚望,希望他能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像这棵槐树和桂花一样,事业发达、家庭幸福、名声远扬。“且约君,向武夷九曲,长笑徘徊。”最后,词人以武夷山九曲流泉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且约君,向武夷九曲,长笑徘徊。”这里既表达了自己的祝愿与期待,也体现了两人深厚的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