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妹哭夫城东隅,小妹哭夫海昌庐。城隅泪干海昌湿,新鬼旧鬼争冥途。
买舟昨日吊新鬼,雉经暑月无完肤。牵衣顿足相向哭,弟妹失声眼尽枯。
三年不见语音改,是耶非耶灯前呼。可怜头上榛半尺,良人一掷簪珥无。
呜呼四歌兮转凄切,野田水涩寒声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对诗歌进行具体分析:第一问“仿杜工部同谷七歌”,注意作者及诗中人物,同时注意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第二问“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这是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和概括能力,需要学生在读诗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归纳。第三问“赏析”,这是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1)
大妹哭夫城东隅,小妹哭夫海昌庐。城隅泪干海昌湿,新鬼旧鬼争冥途。
①“大妹哭夫城东隅,小妹哭夫海昌庐。”句中诗人运用了互文的表现手法。“城东”与“海昌”相对,是说大妹、小妹分别在城东、海昌为丈夫守丧。②“新鬼旧鬼争冥途”一句写出了人世间的生离死别,表达了诗人对生死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写出了妻子对亡夫无尽的思念。
(2)
买舟昨日吊新鬼,雉经暑月无完肤。牵衣顿足相向哭,弟妹失声眼尽枯。
①“买舟昨日吊新鬼,雉经暑月无完肤。”两句中诗人运用了互文的表现手法。“买舟”“无完肤”是说大妹买舟去为新鬼吊丧,但船被晒得破烂不堪。②“牵衣顿足相向哭,弟妹失声眼尽枯”写大妹和小妹妹悲痛欲绝的情景,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她们的悲痛之情。
(3)
三年不见语音改,是耶非耶灯前呼。可怜头上榛半尺,良人一掷簪珥无。
①“三年不见语音改,是耶非耶灯前呼。”句中诗人用反问的手法写出了妻子对亡夫思念之深。②“可怜头上榛半尺,良人一掷簪珥无。”写妻子因为思念而头发变白,丈夫死后连簪珥都丢了。这两句表现出妻子对亡夫深深的思念。
(4)
呜呼四歌兮转凄切,野田水涩寒声咽。
①“呜呼四歌兮转凄切”是诗人用四首诗来抒发自己对亡妻的怀念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②“野田水涩寒声咽”写诗人听到的蛙鸣声,暗示出诗人心中的哀伤。
【答案】
译文:
大女儿哭着要给丈夫送终,小女儿哭着要去海昌庐。城郊流泪已止海疆却还流着泪水,新鬼和旧鬼都在争夺冥界的路。买了小船昨天去给新鬼吊唁,夏天烈日下衣服都晒得烂皮。拉着衣服顿脚痛哭不已,弟弟妹妹们哭得声音都哑了。三年不见音信全改,是你还是不是?你头上长满了蓬草半尺高,你丢下的簪珥我都不想戴。啊呀!多么令人伤心的四首歌啊!夜风吹起野田的水声发出哽咽声。
赏析:
此诗作于元代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诗人在江西吉安任上。当时诗人的夫人王氏因疾病而亡故,诗人写下此诗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这首诗共八句四韵,采用反复叠唱的形式,将四个不同的场景组合在一起,构成一种强烈的时空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人世间的生离死别写得非常凄惨动人。
首联两句写大妹、小妹分别在城东、海昌为亡夫守丧,突出了夫妻二人的不幸命运。
颔联二句写大妹、小妹买舟吊唁新鬼,船遭暴晒破烂;又牵衣顿足痛哭不已,表现出妻子对亡夫深深的思念。
颈联两句写大妹和小妹妹悲痛欲绝的情景,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她们的悲痛之情。
尾联两句写妻子因为思念而头发变白,丈夫死后连簪珥都丢了。这两句表现出妻子对亡夫深深的思念。
这首诗采用反复叠唱形式,以四个不同的场景组合在一起,构成一种强烈的时空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人世间的生离死别写得非常凄惨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