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屹孤城,出战当水背。
退移石头渡,桥绝偶奔溃。
红尘蔽江水,白昼惊惨昧。
呼号振渊鱼,山石忽破碎。
桓桓章将军,勇锐百夫倍。
登城一指麾,奋击出前队。
戈船久遮列,坚壁方拥对。
堤防蓼洲急,控扼龙沙会。
自断忽纵燎,危哉岋蓬块。
斯人盛经济,兵略众所戴。
肘腋将弗支,谁从振其匮。
【注释】 壬辰:年号。豫章:郡名。屹:山立貌。当水背:背对江流。退移:退却。石头:在今江西南京。偶奔溃:因惊慌而奔逃。红尘:指战火。惨昧:昏暗不明。振渊鱼:指战鼓声惊起的鱼群。桓桓:威风赫赫的样子。百夫:一百个战士。登城:登上城墙。一指麾:一挥指令。奋击:挥动兵器奋力进攻。戈船:一种装有戈的船。遮列:阻挡。方拥对:正在对峙。自断:自己断绝。忽纵燎:忽然放火焚毁。岋蓬块:形容危急万分。斯人:此人,这里泛指将军。盛经济:有丰富的政治才能和经济才能。兵略:用兵谋略。肘腋:比喻亲近的人或近处的事物。将:将领。弗支:不能承受。谁从:谁来援助。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战事紧迫和诗人忧虑的诗。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战场紧张的气氛和形势,表达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信心和迫切希望早日结束战事的心情。
首联“豫章屹孤城,出战当水背。”描绘出一幅孤立无援、背水一战的战场画面。“当水背”意即背临江河,突出了战斗的艰难险阻。
颔联“退移石头渡,桥绝偶奔溃。”“退”字暗示了战事不利,不得不退却;“石渡”则表明退守的地点是在石头渡口,此处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而桥断则是导致败局的直接原因。
颈联“红尘蔽江水,白昼惊惨昧。”描绘了战后满城的混乱景象。这里的“红尘”既指战火映红的天边,也象征着战乱带来的血腥与恐怖;“白昼惊惨昧”则表达了诗人对这场灾难性战事的深深忧虑和恐惧。
尾联“桓桓章将军,勇锐百夫倍。登城一指麾,奋击出前队。”赞扬了英勇善战的章将军。他以百夫之勇指挥若定,挥军奋勇向前,展现出无比的威武气势。然而,尾联中的“自断”、“忽纵燎”和“岋蓬块”等词语,又透露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焦虑。
整首诗通过对战事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危、民众痛苦的深切关注和忧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