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策来相访,衡门宜暂留。
故情怜独老,清论慰穷愁。
芋火寒初拨,藜羹暖未收。
归心何偪侧,又宿水东头。
【注释】
别云壑:在浙江金华,有山曰“云壑山”,因以名。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有“云壑幽人”之称。
衡门:横木为门。《礼记·檀弓下》载:“吾见于齐衰者,虽缌必冠。”郑玄注:“齐衰之服,用布为之,其门则横木为之。”故衡门即门也。
独老:独居无依。
清论:高超的议论。
芋火:芋头。
藜羹:藜菜煮成的羹。
逼侧:迫近,逼近。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76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杜甫流寓梓州时所作。
首联开门见山,点明来意和留连之意。“枉策”,谓枉驾来访。杜甫对友人素怀敬意,此次远游,特遣使者前来访问。“相访”,表明友情深厚。“衡门”,指简陋的居室。这里用以自谦。诗人久客在外,本应闭门谢客,但友人来访,不能不开门迎接。所以这一句既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欢迎和感激之情,同时又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
颔联写相逢,叙情谊。“怜”字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诗人与王十二友同是天涯流落之人,彼此之间自然会产生一种同情心,互相慰藉。“独老”,指孤苦零丁地独自生活。“贫贱难移”,这是古人常用的话,用来勉励朋友。“清论”,指高尚的议论。“慰穷愁”三字,道出了诗人的心境,表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真挚的情感。
颈联写留宿。首句中的“初拨”二字,形容炉火刚被拨开的样子,表现出作者夜深方归时的急切心情。“收”,指收拾。这句写诗人在深夜中还久久不能入睡,只好起床收拾行李准备离去。“水东头”,即水边,指江边。杜甫此时正流寓梓州,在长江东岸。“又宿”,再次住宿。这两句写出了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
尾联写送别。“逼侧”二字,描写诗人归去时的心情,表现了一种迫近的无奈。“又”,再一次的意思。“水东头”即江边。杜甫当时住在水东头,而王十一又在江边,因此说王十一要再住一晚就回去了。
这首诗写得朴实无华,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曲折的章法,只是平实叙述,却能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