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人要脱俗,不可存一矫俗之心;应世要随时,不可起一趋时之念。
宁有求全之毁,不可有过情之誉;宁有无妄之灾,不可有非分之福。
毁人者不美,而受人毁者遭一番讪谤便加一番修省,可释冤而增美;欺人者非福,而受人欺者遇一番横逆便长一番器宇,可以转祸而为福。
梦里悬金佩玉,事事逼真,睡去虽真觉后假;闲中演偈谈元,言言酷似,说来虽是用时非。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所以福来不必喜,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所以祸来不必忧,要看他会救。
荣与辱共蒂,厌辱何须求荣;生与死同根,贪生不必畏死。
作人只是一味率真,踪迹虽隐还显;存心若有半毫未净,事为虽公亦私。
鹩占一枝,反笑鹏心奢侈;兔营三窟,转嗤鹤垒高危。智小者不可以谋大,趣卑者不可与谈高。信然矣!
诗句:
- 作人要脱俗,不可存一矫俗之心;应世要随时,不可起一趋时之念。
译文:做人应该追求高雅不俗,不能有刻意迎合世俗的心;应对世事要随遇而安,不能有盲目追求时尚的念头。
注释:脱俗,指不随波逐流,保持自己的本色和原则。矫俗,刻意迎合世俗,失去自我。应世,适应时势和环境。随遇而安,能顺应不同的境遇而处事不惊。
- 宁有求全之毁,不可有过情之誉;宁有无妄之灾,不可有非分之福。
译文:宁愿遭受完美的批评,也不愿得到过分的赞誉;宁可承受无端的灾难,也不渴望不应有的好运。
注释:求全之毁,指对别人的缺点或错误过分指责。过情之誉,指过分的赞扬。无妄之灾,指无缘无故的灾祸。非分之福,指不属于自己的幸运或恩惠。
- 毁人者不美,而受人毁者遭一番讪谤便加一番修省,可释冤而增美;欺人者非福,而受人欺者遇一番横逆便长一番器宇,可以转祸而为福。
译文:伤害别人的人才是丑陋的,而受他人攻击的人却会因此进行反省和自我完善,从而获得解脱和提高。欺骗别人的人并非幸福,反而在面对他人的欺骗时,能够提升自己的气度和格局,将坏事转变为好事。
注释:讪谤,恶意中伤。修省,反省和自我改进。释冤,解开心中的委屈。增美,提高自身的美德。欺人,欺骗他人。非福,不是好事情。转祸为福,将坏事转化为好事。
- 梦里悬金佩玉,事事逼真,睡去虽真觉后假;闲中演偈谈元,言言酷似,说来虽是用时非。
译文:梦中悬挂金玉,事事逼真,醒来后发现都是虚幻;闲暇中吟咏佛经,言语相似,实际上并不是真的佛法。
注释:悬金佩玉,指梦中的富贵荣华。事逼真,指梦中的情景与现实非常接近。用时非,指实际并不存在。
-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所以福来不必喜,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所以祸来不必忧,要看他会救。
译文:上天想要降祸于人,必定先给人以一些小福分,使其产生骄傲自满之心,所以当福临门时不必高兴,要观察他是否会接受;上天想要赐福于人,必定会预先给人一些小灾祸以示警醒,所以当祸临头时不必忧虑,但要看他是否有能力自救。
注释:福来,指福气降临。福来不必喜,说明即使有了好运也要小心谨慎。福来要看他会不会接受,即考验一个人是否懂得珍惜。骄之,使某人因小得而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福来不必忧,意味着即使面临困难也有应对的方法。福来要看他能否自救,即考验一个人的应变能力。
- 荣与辱共蒂,厌辱何须求荣;生与死同根,贪生不必畏死。
译文:荣誉和耻辱如同一个藤蔓上的双生子,厌恶耻辱又何必追求荣誉呢?生命和死亡如同一棵树上的根须,贪恋生存又何必害怕死亡呢?
注释:荣与辱共蒂,比喻荣耀和耻辱像藤蔓一样紧紧相连。厌辱,讨厌耻辱。求荣,追求荣誉。贪生,贪婪地活着。畏死,害怕死亡。
- 作人只是一味率真,踪迹虽隐还显;存心若有半毫未净,事为虽公亦私。
译文:做人只需保持真诚坦率的心态,即使隐秘也能表现出来;如果心里有任何不纯净的因素,即使是公正的行为也会显得自私。
注释:率真,直率真诚。踪迹,踪迹显露出来。隐,隐秘。虽然隐藏了踪迹,但行为依然表现出了真实的一面。若有半毫未净,表示内心仍有杂质。虽公亦私,尽管表面上是公正无私的行为,但内心仍然有所偏私。
- 鹩占一枝,反笑鹏心奢侈;兔营三窟,转嗤鹤垒高危。智小者不可以谋大,趣卑者不可与谈高。信然矣!
译文:鹪鹩占用一枝树枝,却讥笑鹏鸟心思奢望过多;兔子建造了三个窝,却嘲笑鹤筑巢过于高险。智慧浅薄的人不可能谋取伟大的事业,志向低下的人不能与他讨论崇高的理想。确实如此啊!
注释:鹩占一枝,鹪鹩是一种小鸟,它占据了一根树枝筑巢。反笑鹏心奢侈,反讽鹏鸟的心思过于奢望。兔营三窟,兔子建造了三个洞穴作为住所。转嗤鹤垒高危,转而嘲笑鹤筑巢过于高险。智小者不可以谋大,指的是智慧有限的人在谋划宏大的事情时往往力不从心。趣卑者不可与谈高,意思是志趣低下的人无法和他谈论高大上的事情。信然矣!是说确实是这样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