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贱骄人,虽涉虚骄,还有几分侠气;英雄欺世,纵似挥霍,全没半点真心。糟糠不为彘肥,何事偏贪钩下饵;锦绮岂因牺贵,谁人能解笼中囮。(囮:é囮鸟 诱捕鸟兽用的真鸟或假鸟)
琴书诗画,达士以之养性灵,而庸夫徒赏其迹象;山川云物,高人以之助学识,而俗子徒玩其光华。可见事物无定品,随人识见以为高下。故读书穷理,要以识趣为先。
姜女不尚铅华,似疏梅之映淡月;禅师不落空寂,若碧沼之吐青莲。
廉官多无后,以其太清也;痴人每多福,以其近厚也。故君子虽重廉介,不可无含垢纳污之雅量。虽戒痴顽,亦不必有察渊洗垢之精明。
密则神气拘逼,疏则天真烂漫,此岂独诗文之工拙从此分哉!吾见周密之人纯用机巧,疏狂之士独任性真,人心之生死亦于此判也。
【诗句释义】
贫贱骄人,虽涉虚骄,还有几分侠气;英雄欺世,纵似挥霍,全没半点真心。糟糠不为彘肥,何事偏贪钩下饵;锦绮岂因牺贵,谁人能解笼中囮。(囮:é囮鸟 诱捕鸟兽用的真鸟或假鸟)。
【译文】
即使是贫穷和卑贱的人,也有一丝不屈的气概;而像英雄一样欺世盗名的人,却完全没有一点真诚之心。糟糠不会变成猪的肥,何必贪图那些诱人的饵食?锦绣也不会因为牺牲了高贵,谁还能理解被囚禁在笼子里的鸟儿呢?
【赏析】
这段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看法,他认为无论贫贱还是高贵,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关键在于如何看待和利用它们。诗人用“贫贱骄人”,“英雄欺世”来比喻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和追求,认为即使处于不利地位,也能保持一种豪放不羁的精神。同时,诗人也批评那些只图虚荣、不务实际的行为,认为这是没有诚意的表现。
诗人通过“姜女不尚铅华,似疏梅之映淡月”来表达他对自然美的追求。他认为真正的美丽不在于华丽的装饰,而是在于内在的气质和品质。接着,“禅师不落空寂,若碧沼之吐青莲”,则是说真正的修行不在于空洞的理论,而是要像莲花一样纯洁无瑕,真实自然。
诗人提出了他的人生观,“廉官多无后,以其太清也;痴人每多福,以其近厚也。”他认为清廉的官员往往长寿,因为他们过于清高;而愚蠢的人往往会有好运,因为他们过于天真。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看法,他认为人生的幸福和长寿并不取决于外在的成功与否,而是取决于内在的修养和性格。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探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邃的思考,让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