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白云来」,才著工夫便起障。「凿池明月入」,能空境界自生明。
造化唤作『小儿』小儿,切莫受渠戏弄;天地原为『大块』,须要任我炉锤!
想到白骨黄泉,壮士之肝肠自冷;坐老清溪碧嶂,俗流之胸次亦开。
夜眠八尺,日啖二升,何须百般计较;书读五车,才分八斗,未闻一日清闲。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月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知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
这首诗的标题是《菜根谭·概论》,是明代文学家洪应明所著的一部散文集。它主要阐述了一些生活智慧和道德规范,旨在指导人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如何修养自己的心性和品德。
「扫地白云来」,才著工夫便起障:「扫」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扫除杂念,「扫」字也暗指扫除一切障碍,「云」则是指自然的变化。「白骨黄泉」,「黄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常用来象征死亡之地。「壮士之肝肠自冷」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超脱生死、淡泊名利的境界。
「凿池明月入」,能空境界自生明:「凿池」可以联想到挖井,「明月入」则暗示了清亮、明亮的境界。「大块」在古文中常指宇宙或大自然,「炉锤」则是冶炼金属的工具,用在这里比喻人的修养和磨练。
造化唤作『小儿』小儿,切莫受渠戏弄;天地原为『大块』,须要任我炉锤!「造化」在这里指的是自然的规律或力量,「小儿」通常指代幼稚的事物或不成熟的人,而「大块」则是指广阔的天地或自然界。
想到白骨黄泉,壮士之肝肠自冷;坐老清溪碧嶂,俗流之胸次亦开。「白骨黄泉」和「清溪碧嶂」都是用来象征死亡或者远离尘世的境界。「壮士之肝肠自冷」与”坐老”相对照,强调了一种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累的生活态度。
夜眠八尺,日啖二升,何须百般计较;书读五车,才分八斗,未闻一日清闲。「夜眠八尺」和”日啖二升”都反映了简朴的生活方式,”八斗”则是一个古代度量衡单位,表示学识或才能的高低。「何须百般计较」和”未闻一日清闲”都表达了一种超脱物质欲望、追求精神自由的哲学思想。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这里的”天青日白”和”玉韫珠藏”都是用来形容君子的高尚品德和不露声色的才能。「不可使人不知」和”不可使人易知”都强调了这种品质难以被轻易察觉的特性。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这里描述了一种理想的修身状态,即能够听到逆耳之言并从中受益,经历挫折和不顺仍然坚持不懈。如果总是听到顺耳之言而没有困难和挑战,那么人生就会变得单调乏味,甚至可能陷入危险的陷阱之中。
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月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这是一首描绘自然和人的情感的诗篇。疾风怒雨时,鸟儿会感到不安;而当天气转晴、风平浪静时,树木和草儿都会感到欣喜。这两句诗告诉我们,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的内心世界,都需要和谐和平的氛围,以及积极向上的情绪。
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这句诗表达了对真实品味和平凡生活的赞美。”醲肥辛甘”指的是过于丰盛的食物,”真味只是淡”意味着真正的美味不需要过多的调料;”神奇卓异”指的是超凡脱俗的能力,”至人只是常”则意味着真正的大师或智者往往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
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知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这是一首诗描写冥想和内省的过程。在夜幕降临、万籁俱寂的时刻,诗人独自坐在静室里观照内心,这时他发现真实的自我开始浮现,并在这种领悟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同时,他也意识到尽管自己已经认识到了真理,但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无法逃避的诱惑和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