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怜春春未去。萱草石榴,也解留春住。只道送春无送处。山花落得红成路。
高处莺啼低蝶舞。何况日长,燕子能言语。会与光阴相客主。晴云又卷西边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鉴赏。作答时注意认真理解全诗,把握其思想情感。“人自怜春春未去。萱草石榴,也解留春住”,诗人以拟人手法描写春天的景色,用“萱草”和“石榴”比喻春天,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只道送春无送处。山花落得红成路”,诗人认为春天是无处不在的。接着写山花落了之后,红花瓣铺成了一条小径,这是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更加深厚。“高处莺啼低蝶舞。” 诗人写在山上的鸟儿在鸣叫,蝴蝶在飞舞,这是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何况日长,燕子能言语。会与光阴相客主。晴云又卷西边雨。”诗人认为燕子能够说话,而且还能掌握时间,说明燕子有灵性,能体会春天的到来。最后写晴空万里,西边的天空上飘起了乌云,一场春雨即将来临。
【答案】
译文:
人们自然地爱怜春天,春天并没有消失;萱草和石榴也懂得挽留春天。人们只以为春天到了该走了,可是山中落花
却把山路染成了红色。
高高的山头鸟儿啼叫,底下蝴蝶翩翩起舞,何况太阳渐渐升高,燕子能够说人话,它们知道春天将要来临了。
赏析:
此词为惜别词,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留恋不舍的心情。首句即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次句以萱
草和石榴比喻春天,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三、四两句写山上的鸟儿在鸣叫,蝴蝶在飞舞,这是诗人对春天的喜
爱之情更加深厚。五六两句写在山上的鸟儿在鸣叫,蝴蝶在飞舞,这是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更加深厚。七八两句写晴空
西边的天空上飘起了乌云,一场春雨即将来临,这是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更加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