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曹操当日对何进曰:“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败也。”何进怒曰:“孟德亦怀私意耶?”操退曰:“乱天下者,必进也。”进乃暗差使命,赍密诏星夜往各镇去。

却说前将军、鳌乡侯、西凉刺史董卓,先为破黄巾无功,朝议将治其罪,因贿赂十常侍幸免;后又结托朝贵,遂任显官,统西州大军二十万,常有不臣之心。是时得诏大喜,点起军马,陆续便行;使其婿中郎将牛辅守住陕西,自己却带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提兵望洛阳进发。

卓婿谋士李儒曰:“今虽奉诏,中间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顺,大事可图。”卓大喜,遂上表。其略曰:“窃闻天下所以乱逆不止者,皆由黄门常侍张让等侮慢天常之故。臣闻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臣敢鸣钟鼓入洛阳,请除让等。社稷幸甚!天下幸甚!”何进得表,出示大臣。侍御史郑泰谏曰:“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进曰:“汝多疑,不足谋大事。”卢植亦谏曰:“植素知董卓为人,面善心狠;一入禁庭,必生祸患。不如止之勿来,免致生乱。”进不听,郑泰、卢植皆弃官而去。朝廷大臣,去者大半。进使人迎董卓于渑池,卓按兵不动。

诗句一:且说曹操当日对何进曰:“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败也。”

译文:这时,曹操就对何进说:“宦官的祸害,古今都有;但是君主不应该给予他们权力和宠爱,以至于这样的程度。如果想要惩治他们,只需要除掉一个真正的大罪人就足够了,何必召集很多军队呢?如果想要全部杀掉他们,必然会暴露我们的计划。我认为他们一定会失败。”

注释:本句中的“宦官之祸”指的是宦官专权造成的政治混乱和社会动荡。曹操通过这段话表达了他对宦官专权危害的看法,同时也暗示了他打算铲除这些宦官的决心。他建议何进只除掉真正有大罪的人,而不是无休止地发动战争,这反映出他的谨慎和策略思维。最后一句“吾料其必败也”表明曹操对此事的结果持有悲观预期,但他并不想过早地泄露自己的计划,以免引起敌人的注意和防备。

赏析:本段对话展示了曹操在处理朝政问题上的深思熟虑和高超的政治智慧。他不仅对朝中的政治形势有着深刻的理解,而且能够预见到不同决策可能带来的后果。通过对宦官问题的表态,曹操不仅展示了他的远见和战略眼光,也体现了他对于国家稳定和政权安全的高度重视。同时,他的言辞中透露出的自信和从容不迫,也为他赢得了朝臣们的尊重和信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