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李肃引十数骑,前到郿坞。人报天子有诏,卓教唤入。李肃入拜。卓曰:“天子有何诏?”肃曰:“天子病体新痊,欲会文武于未央殿,议将禅位于太师,故有此诏。”卓曰:“王允之意若何?”肃曰:“王司徒已命人筑受禅台,只等主公到来。”卓大喜曰:“吾夜梦一龙罩身,今日果得此喜信。时哉不可失!”便命心腹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领飞熊军三千守郿坞,自己即日排驾回京;顾谓李肃曰:“吾为帝,汝当为执金吾。”肃拜谢称臣。卓入辞其母。母时年九十余矣,问曰:“吾儿何往?”卓曰:“儿将往受汉禅,母亲早晚为太后也!”母曰:“吾近日肉颤心惊,恐非吉兆。”卓曰:“将为国母,岂不预有惊报!”遂辞母而行。临行,谓貂蝉曰:“吾为天子,当立汝为贵妃。”貂蝉已明知就里,假作欢喜拜谢。
诗句
- 次日,李肃引十数骑,前到郿坞。
- 人报天子有诏,卓教唤入。
- 李肃入拜。
- 卓曰:“天子有何诏?”
- 肃曰:“天子病体新痊,欲会文武于未央殿,议将禅位于太师,故有此诏。”
- 卓曰:“王允之意若何?”
- 肃曰:“王司徒已命人筑受禅台,只等主公到来。”
- 卓大喜曰:“吾夜梦一龙罩身,今日果得此喜信。时哉不可失!”
- 便命心腹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领飞熊军三千守郿坞,自己即日排驾回京;
- 顾谓李肃曰:“吾为帝,汝当为执金吾。”
- 肃拜谢称臣。
- 卓入辞其母。
- 母时年九十余矣,问曰:“吾儿何往?”
- 卓曰:“儿将往受汉禅,母亲早晚为太后也!”
- 母曰:“吾近日肉颤心惊,恐非吉兆。”
- 卓曰:“将为国母,岂不预有惊报!”
- 遂辞母而行。
- 临行,谓貂蝉曰:“吾为天子,当立汝为贵妃。”
- 貂蝉已明知就里,假作欢喜拜谢。
译文
- 第二天,李肃带领几名骑兵前往郿坞。
- 有人报告说天子有诏书,董卓叫他进来。
- 李肃进见董卓。
- 董卓问:“天子有什么诏令?”
- 李肃说:“天子的病痊愈后,要召集文武官员在未央殿商议让位给太师,所以有这样的诏令。”
- 董卓问:“王允的想法呢?”
- 李肃说:“王司徒已经让人建了受禅台,只等您到来。”
- 董卓非常高兴地说:“我昨夜梦见一条龙罩在我身上,今天真的收到了这样的喜讯。时机难得!”
- 于是命令心腹带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将军率领三千飞熊军把守郿坞,他立即动身回京;
- 回头对李肃说:“我要做皇帝,你应当担任执金吾。”
- 李肃拜谢称臣。
- 董卓进宫向他的母亲告别。
- 他母亲这时已经九十多岁了,问道:“我的孩子要到什么地方去啊?”
- 董卓回答:“我要前往接受汉王朝的帝位,母亲您早晚会成为皇太后。”
- 母亲说:“我最近总是心里发颤担心,恐怕这不是吉祥的征兆。”
- 董卓回答说:“我将成为国家的母亲,怎么会没有提前出现的警告!”
- 然后董卓告辞母亲的离去。
- 临走前,他告诉貂蝉说:“我要做皇帝,一定要封你为贵妃。”
- 貂蝉已经知道这件事,假装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命。
赏析
这首古诗是《三国演义》第九回中的一段描写,讲述了董卓接受汉朝皇帝的诏书之后的一系列行为和决定。诗中通过对董卓与吕布、王允之间的对话,展现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董卓作为朝廷中的权臣,他的野心和决断力都体现在这一行动上。诗中通过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描绘出了一个混乱而复杂的政治环境,同时也展示了人性中的欲望和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