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傕、郭汜纵兵大掠。太常卿种拂、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皆死于国难。贼兵围绕内庭至急,侍臣请天子上宣平门止乱。李傕等望见黄盖,约住军士,口呼“万岁”。献帝倚楼问曰:“卿不候奏请,辄入长安,意欲何为?”李傕、郭汜仰面奏曰:“董太师乃陛下社稷之臣,无端被王允谋杀,臣等特来报仇,非敢造反。但见王允,臣便退兵。”王允时在帝侧,闻知此言,奏曰:“臣本为社稷计。事已至此,陛下不可惜臣,以误国家。臣请下见二贼。”帝徘徊不忍。允自宣平门楼上跳下楼去,大呼曰:“王允在此!”李傕、郭汜拔剑叱曰:“董太师何罪而见杀?”允曰:“董贼之罪,弥天亘地,不可胜言!受诛之日。长安士民,皆相庆贺,汝独不闻乎?”傕、汜曰:“太师有罪;我等何罪,不肯相赦?”王允大骂:“逆贼何必多言!我王允今日有死而已!”二贼手起,把王允杀于楼下。史官有诗赞曰:“王允运机筹,奸臣董卓休。心怀家国恨,眉锁庙堂忧。英气连霄汉,忠诚贯斗牛。至今魂与魄,犹绕凤凰楼。”
诗句
李傕、郭汜纵兵大掠:李傕和郭汜放纵士兵大肆掠夺财物。
太常卿种拂、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皆死于国难:太常卿种拂、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都因国家危难而牺牲。
贼兵围绕内庭至急,侍臣请天子上宣平门止乱:敌军包围了皇宫,形势十分紧急,大臣们请求皇帝前往宣平门以平息叛乱。
李傕等望见黄盖,约住军士,口呼“万岁”:李傕等人看到黄色的旗帜后,命令军队停止前进,高呼“万岁”。
献帝倚楼问曰:“卿不候奏请,辄入长安,意欲何为?”:献帝靠在楼台上问道:“你们没有等待陛下的命令就去长安,是什么意思?”
李傕、郭汜仰面奏曰:“董太师乃陛下社稷之臣,无端被王允谋杀,臣等特来报仇,非敢造反。”:李傕和郭汜直起腰板,高声禀报:“董卓是陛下的忠臣,被王允杀害,我们特来报仇,绝非造反。”
王允时在帝侧,闻知此言,奏曰:“臣本为社稷计。事已至此,陛下不可惜臣,以误国家。臣请下见二贼。”:王允当时就在献帝身边,听到这些话后,他奏道:“臣本来是为了国家的事情考虑。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陛下不要吝惜臣,以免国家误事。臣请求亲自去见这两个叛贼。”
帝徘徊不忍:皇帝犹豫不决,不忍心做出决定。
允自宣平门楼上跳下楼去,大呼曰:“王允在此!”:王允从宣平门楼上跳了下来,高声喊道:“王允在这里!”
李傕、郭汜拔剑叱曰:“董太师何罪而见杀?”:李傕和郭汜拔出剑,大声斥责:“董卓有什么罪而被杀死?”
允曰:“董贼之罪,弥天亘地,不可胜言!受诛之日,长安士民,皆相庆贺,汝独不闻乎?”:王允答道:“董卓的罪行,天地间无处不有,无法一一列举!他在被杀那天,长安的百姓都庆祝他的到来,你怎么就不听说呢?”
傕、汜曰:“太师有罪;我等何罪,不肯相赦?”:李傕和郭汜说:“董太师有罪,我们又有什么罪?为什么不肯放过我们?”
王允大骂:“逆贼何必多言!我王允今日有死而已!”:王允大声说道:“你们这些逆贼何必多话!我今天就是死定了!”
二贼手起,把王允杀于楼下:两个叛贼挥剑,将王允杀害在楼下。
译文
李傕和郭汜放纵士兵大肆掠夺,太常卿种拂、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都因为国家危难而牺牲。敌人包围了皇宫,形势万分危急,大臣们请求皇帝前往宣平门以平息叛乱。李傕等人看见黄色的旗帜后,命令军队停止前进,高呼“万岁”。献帝靠在楼台上问道:“你们没有等待陛下的命令就去长安,是什么意思?”李傕和郭汜直起腰板,高声禀报:“董卓是陛下的忠臣,被王允杀害,我们特来报仇,非敢造反。”王允当时就在献帝身边,听到这些话后,他奏道:“臣本来是为了国家的事情考虑。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陛下不要吝惜臣,以免国家误事。臣请求亲自去见这两个叛贼。”皇帝犹豫不决,不忍心做出决定。王允从宣平门楼上跳了下来,高声喊道:“王允在这里!”李傕和郭汜拔出剑,大声斥责:“董卓有什么罪而被杀死?”王允答道:“董卓的罪行,天地间无处不有,无法一一列举!他在被杀那天,长安的百姓都庆祝他的到来,你怎么就不听说过呢?”李傕和郭汜说:“董太师有罪,我们又有什么罪?为什么不肯放过我们?”王允大声说道:“你们这些逆贼何必多话!我今天就是死定了!”两个叛贼挥剑,将王允杀害在楼下。史官有诗赞曰:“王允运机筹,奸臣董卓休。心怀家国恨,眉锁庙堂忧。英气连霄汉,忠诚贯斗牛。至今魂与魄,犹绕凤凰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东汉末年著名的权谋战乱场景,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吕布和李傕、郭汜的激烈冲突,以及王允的智慧和勇气。诗中的每个人物都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和深刻的内心世界,使得整个事件更加真实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