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献帝回宫,泣谓伏皇后曰:“朕自即位以来,奸雄并起:先受董卓之殃,后遭傕、汜之乱。常人未受之苦,吾与汝当之。后得曹操,以为社稷之臣;不意专国弄权,擅作威福。朕每见之,背若芒刺。今日在围场上,身迎呼贺,无礼已极!早晚必有异谋,吾夫妇不知死所也!”伏皇后曰:“满朝公卿,俱食汉禄,竟无一人能救国难乎?”言未毕,忽一人自外而入曰:“帝,后休忧。吾举一人,可除国害。”帝视之,乃伏皇后之父伏完也。帝掩泪问曰:“皇丈亦知操贼之专横乎?”宪曰:“许田射鹿之事,谁不见之?但满朝之中,非操宗族,则其门下。若非国戚,谁肯尽忠讨贼?老臣无权,难行此事。车骑将军国舅董承可托也。”帝曰:“董国舅多赴国难,朕躬素知;可宣入内,共议大事。”宪曰:“陛下左右皆操贼心腹,倘事泄,为祸不深。”帝曰:“然则奈何?”完曰:“臣有一计:陛下可制衣一领,取玉带一条,密赐董承;却于带衬内缝一密诏以赐之,令到家见诏,可以昼夜画策,神鬼不觉矣。”帝然之,伏完辞出。

诗句

  • “却说献帝回宫,泣谓伏皇后曰:” —— 叙述了献帝回到宫中,向伏皇后表达忧虑与哀愁。
  • “朕自即位以来,奸雄并起: —— 描述了自献帝即位之后,朝廷中出现了许多权谋之人。
  • **“先受董卓之殃,后遭傕、汜之乱。常人未受之苦,吾与汝当之。后得曹操,以为社稷之臣;不意专国弄权,擅作威福。” —— 描述了董卓和曹操等人对国家造成的伤害及自己如何应对这些情况。
  • “今日在围场上,身迎呼贺,无礼已极!早晚必有异谋,吾夫妇不知死所也!” —— 表达了献帝对当前政治局势的不满和担忧。
  • “伏皇后曰:“满朝公卿,俱食汉禄,竟无一人能救国难乎?”言未毕,忽一人自外而入曰:“帝,后休忧。吾举一人,可除国害。” —— 描述了伏皇后的担忧以及一位官员的出现,为解决国家危机提供了希望。
  • “帝视之,乃伏皇后之父伏完也。”帝掩泪问曰:“皇丈亦知操贼之专横乎?”宪曰:“许田射鹿之事,谁不见之?但满朝之中,非操宗族,则其门下。若非国戚,谁肯尽忠讨贼?老臣无权,难行此事。车骑将军国舅董承可托也。” —— 描述了伏完对皇帝的安慰和推荐的大臣。
  • “帝曰:“董国舅多赴国难,朕躬素知;可宣入内,共议大事。” —— 皇帝对董承的肯定和信任。
  • “然则奈何?完曰:“臣有一计:陛下可制衣一领,取玉带一条,密赐董承;却于带衬内缝一密诏以赐之,令到家见诏,可以昼夜画策,神鬼不觉矣。” —— 描述了伏完提出的策略。
  • “帝然之,伏完辞出。 —— 表示皇帝接受了伏完的计策。

译文

献帝回到皇宫后,哭着对伏皇后说:“自从我即位以来,奸邪的人一起崛起:先是受到董卓的祸害,后来又遭到李傕、郭汜的叛乱。普通人没有经历过这种苦难,我和你们将会承受。后来有了曹操这个人,他被视为国家的栋梁;但我没想到他会这样操纵权力,专断国事。每次看到他,都感到如芒在背。今天他在围场中迎接我时,表现得如此无礼!早晚之间一定会有阴谋,我们夫妻恐怕不知生死。”伏皇后说:“满朝的公卿,都在吃汉朝的俸禄,竟然没有一个能够拯救国家的灾难吗?”话音未落,突然一个人从外面走了进来,说:“皇上,皇后别担心。我可以推荐一个人才来除掉国贼。”皇帝问:“国舅董承多次参加国家的困难,朕一直很了解他的能力,可以把他召进宫中,共同商讨国家大事。”那人回答说:“陛下身边的这些人都是曹操的心腹,如果事情泄露出去,后果不堪设想。”皇帝说:“那么应该怎么办呢?”那人接着说:“我有办法。陛下可以制作一件衣物,取一条玉带,秘密地赐给董承;然后在带子的衬里缝上一封密诏交给他。让他回到家中看到诏书,可以日夜谋划,行动隐秘。”皇帝同意这样做,伏完告辞退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献帝与伏皇后在面对国家危机时的担忧与无助,同时也展示了一些忠诚于国家的人物为了挽救国家危局而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的情形。通过诗中的对话和情节设置,展现了古代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个人如何在困境中寻求出路的紧张气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