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乃自作一密诏,咬破指尖,以血写之,暗令伏皇后缝于玉带紫锦衬内,却自穿锦袍,自系此带,令内史宣董承入。承见帝礼毕,帝曰:“朕夜来与后说霸河之苦,念国舅大功,故特宣入慰劳。”承顿首谢。帝引承出殿,到太庙,转上功臣阁内。帝焚香礼毕,引承观画像。中间画汉高祖容像。帝曰:“吾高祖皇帝起身何地?如何创业?”承大惊曰:“陛下戏臣耳。圣祖之事,何为不知?高皇帝起自泗上亭长,提三尺剑,斩蛇起义,纵横四海,三载亡秦,五年灭楚:遂有天下,立万世之基业。”帝曰:“祖宗如此英雄,子孙如此懦弱,岂不可叹!”因指左右二辅之像曰:“此二人非留侯张良、酂侯萧何耶?”承曰:“然也。高祖开基创业,实赖二人之力。”帝回顾左右较远,乃密谓承曰:“卿亦当如此二人立于朕侧。”承曰:“臣无寸功,何以当此?”帝曰:“朕想卿西都救驾之功,未尝少忘,无可为赐。”因指所着袍带曰:“卿当衣朕此袍,系朕此带,常如在朕左右也。”承顿首谢。帝解袍带赐承,密语曰:“卿归可细观之,勿负朕意。”承会意,穿袍系带,辞帝下阁。

《曹阿瞒许田打围》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的第二十回。本回叙述东汉末年,曹操在许田与众将进行打猎活动,借以考察诸将的武艺。

诗句:

  • 帝乃自作一密诏,咬破指尖,以血写之,暗令伏皇后缝于玉带紫锦衬内,却自穿锦袍,自系此带,令内史宣董承入。
  • 承见帝礼毕,帝曰:“朕夜来与后说霸河之苦,念国舅大功,故特宣入慰劳。”
  • 承顿首谢。
  • 帝引承出殿,到太庙,转上功臣阁内。
  • 帝焚香礼毕,引承观画像。中间画汉高祖容像。
  • 帝曰:“吾高祖皇帝起身何地?如何创业?”
  • 承大惊曰:“陛下戏臣耳。圣祖之事,何为不知?高皇帝起自泗上亭长,提三尺剑,斩蛇起义,纵横四海,三载亡秦,五年灭楚:遂有天下,立万世之基业。”
  • 帝曰:“祖宗如此英雄,子孙如此懦弱,岂不可叹!”因指左右二辅之像曰:“此二人非留侯张良、酂侯萧何耶?”
  • 承曰:“然也。高祖开基创业,实赖二人之力。”
  • 帝回顾左右较远,乃密谓承曰:“卿亦当如此二人立于朕侧。”
  • 承顿首谢。
  • 帝解袍带赐承,密语曰:“卿归可细观之,勿负朕意。”
  • 承会意,穿袍系带,辞帝下阁。

译文:
皇帝自己写了一封信,用血迹书写,暗令皇后缝在玉带紫锦衬里,然后穿着锦袍和这条带子,让宦官董承进来。董承拜见皇帝之后,皇帝说:“我昨天和皇后说起霸河之战的痛苦,想念国舅的功劳,因此特地召你来慰劳。”董承叩头表示感谢。皇帝带领董承离开大殿,来到太庙,转到功勋阁楼里面。皇帝点燃了香,行礼完毕,引领董承观看画像。画像中画的是汉高祖刘邦。皇帝问道:“我的高祖皇帝是从哪里发迹的?他是如何创业的呢?”董承大惊失色道:“陛下是在戏弄臣子啊。对圣祖的事情,臣怎么不知道呢?高皇帝从泗上亭长开始,手持三尺长剑,斩蛇起义,横冲直撞天下无敌手,三年消灭了秦国,五年灭亡了楚国,最终拥有了天下,建立了万世基业。”皇帝说:“祖宗如此英勇,子孙们如此软弱无力,这难道不令人叹息吗!”于是指着左右两个辅政大臣的画像说:“这两位不是留侯张良、酂侯萧何吗?”董承说道:“正是如此。高祖开创基业,确实依靠了这两个人的力量。”皇帝回头看向远处的人,就低声对董承说:“你也应当像他们一样站在我的身边。”董承叩头感谢。皇帝解开袍带赏赐董承,小声对他说:“你回去可以仔细看看它,不要辜负我的心意。”董承领悟了皇帝的意思,穿上袍子系上腰带,辞别皇帝下阁。

赏析:
本文通过描绘曹操在许田射猎的场景,反映了曹操对将领们的考察和对国家未来的考虑。通过对董承的观察和询问,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性格和能力的刻画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君臣之间的互动方式和权力关系。整篇文章结构紧凑,语言简洁明了,富有戏剧性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