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听知军马到来,请陈登商议曰:“袁本初虽屯兵黎阳,奈谋臣不和,尚未进取。曹操不知在何处。闻黎阳军中,无操旗号,如何这里却反有他旗号?”登曰:“操诡计百出,必以河北为重,亲自监督,却故意不建旗号,乃于此处虚张旗号:吾意操必不在此。”玄德曰:“两弟谁可探听虚实?”张飞曰:“小弟愿往。”玄德曰:“汝为人躁暴,不可去。”飞曰:“便是有曹操也拿将来!”云长曰:“待弟往观其动静。”玄德曰:“云长若去,我却放心。”于是云长引三千人马出徐州来。
时值初冬,阴云布合,雪花乱飘,军马皆冒雪布阵。云长骤马提刀而出,大叫王忠打话。忠出曰:“丞相到此,缘何不降?”云长曰:“请丞相出阵,我自有话说。”忠曰:“丞相岂肯轻见你!”云长大怒,骤马向前。王忠挺枪来迎。两马相交,云长拨马便走。王忠赶来。转过山坡,云长回马,大叫一声,舞刀直取。王忠拦截不住,恰待骤马奔逃,云长左手倒提宝刀,右手揪住王忠勒甲绦,拖下鞍鞒,横担于马上,回本阵来。王忠军四散奔走。
诗
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译文
刘备听说军队到来,便请陈登商议。他说:“袁本初虽然驻扎在黎阳,但是谋臣不和,还没有进攻。曹操不知身在何处,听说黎阳军中并没有他的旗帜,为何这里会有他的旗帜?”陈登回答说:“曹操诡计多端,必定把河北当作重中之重,亲自监督,故意在这里虚张旗号。我认为曹操一定没在这里。”刘备说:“两位弟弟谁可以去探查真相?”张飞说:“我愿意去。”刘备说:“你性情暴躁,不能去。”张飞说:“就算是有曹操我也要去抓他!”关羽说:“等我前去观察他的动静。”刘备说:“关羽若去,我就放心了。”于是关羽带领三千人马从徐州出发。
当时正值初冬,阴云密布,雪花乱飘,士兵们都在冒雪布阵。关羽突然跃上战马,抽出大刀大声喊叫:“王忠出来与我说话!”王忠出门说道:“丞相到这里,为什么还不投降?”关羽说:“请丞相出阵,我有话要说。”王忠说:“丞相怎会轻易见你!”关羽大怒,迅速骑马向前。王忠挺枪出来迎接。两匹马交战在一起,关羽拨马就跑。王忠追赶。关羽转到山坡后,回头大喊一声,舞动大刀直取王忠。王忠无法抵挡,正准备逃奔,关羽左手抓住宝刀,右手揪住王忠的铠甲绦带,将他拖下战马,横放在马上,退回自己的阵营。王忠的军队四散奔逃。
注释
- 玄德:指刘备。
- 陈登:字元龙,东汉末年人,刘备的朋友,曾推荐刘备为徐州牧。
- 操:指曹操。
- 袁绍:字本初,东汉末年著名军阀。
- 黎阳: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浚县附近。
- 关:关羽,字云长,刘备的义弟,以勇猛善战著称。
- 张:张飞,字翼德,刘备的义弟,同样以勇猛闻名。
- 王:指王忠,可能是王允之弟,与董承一起策划诛杀董卓。
- 刘:指刘协,即汉献帝,是曹操扶持的傀儡皇帝。
- 两弟:指关羽和张飞。
- 两将军:指关羽和张飞。
- 两将:可能指的是刘备和张飞。
- 曹操的旗帜:曹操的标志是黑色战袍加青龙偃月刀。
赏析
这首诗是《三国演义》中描述关羽和张飞在曹操军中的故事。通过这段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三国时期战争的紧张气氛以及英雄人物的英勇形象。关羽和张飞作为刘备的两位重要将领,他们的行动展现了他们忠诚、勇敢和智慧的特点。诗中的“操诡计百出”、“吾意操必不在此”等句子,反映了作者对曹操的深刻洞察和对其策略的质疑。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关羽和张飞之间的兄弟情谊以及他们对敌人的坚定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