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滑州界首,有人报与刘延。延引数十骑,出郭而迎。关公马上欠身而言曰:“太守别来无恙!”延曰:“公今欲何往?”公曰:“辞了丞相,去寻家兄。”延曰:“玄德在袁绍处,绍乃丞相仇人,如何容公去?”公曰:“昔日曾言定来。”延曰:“今黄河渡口关隘,夏侯惇部将秦琪据守,恐不容将军过渡。”公曰:“太守应付船只,若何?”延曰:“船只虽有,不敢应付。”公曰:“我前者诛颜良、文丑,亦曾与足下解厄。今日求一渡船而不与,何也?”延曰:“只恐夏侯惇知之,必然罪我。”关公知刘延无用之人,遂自催车仗前进。到黄河渡口,秦琪引军出问:“来者何人?”关公曰:“汉寿亭侯关某也。”琪曰:“今欲何往?”关公曰:“欲投河北去寻兄长刘玄德,敬来借渡。”琪曰:“丞相公文何在?”公曰:“吾不受丞相节制,有甚公文!”琪曰:“吾奉夏侯将军将令,守把关隘,你便插翅,也飞不过去!”关公大怒曰:“你知我于路斩戮拦截者乎?”琪曰:“你只杀得无名下将,敢杀我么?”关公怒曰:“汝比颜良、文丑若何?”秦琪大怒,纵马提刀,直取关公。二马相交,只一合,关公刀起,秦琪头落。关公曰:“当吾者已死,余人不必惊走。速备船只,送我渡河。”军士急撑舟傍岸。关公请二嫂上船渡河。渡过黄河,便是袁绍地方。关公所历关隘五处,斩将六员。后人有诗叹曰:“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忠义慨然冲宇宙,英雄从此震江山。独行斩将应无敌,今古留题翰墨间。”
关公辞别曹操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赏析
《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中,美髯公关羽在曹操部将秦琪的阻拦下艰难渡河。他不畏艰险,斩杀秦琪后继续前进。此故事展示了关羽忠心和勇猛精神,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局势下个体命运之无奈。
诗句原文:
行至滑州界首,有人报与刘延。延引数十骑,出郭而迎。关公马上欠身而言曰:“太守别来无恙!”延曰:“公今欲何往?”公曰:“辞了丞相,去寻家兄。”延曰:“玄德在袁绍处,绍乃丞相仇人,如何容公去?”公曰:“昔日曾言定来。”延曰:“今黄河渡口关隘,夏侯惇部将秦琪据守,恐不容将军过渡。”公曰:“太守应付船只,若何?”延曰:“船只虽有,不敢应付。”公曰:“我前者诛颜良、文丑,亦曾与足下解厄。今日求一渡船而不与,何也?”延曰:“只恐夏侯惇知之,必然罪我。”关公知刘延无用之人,遂自催车仗前进。到黄河渡口,秦琪引军出问:“来者何人?”关公曰:“汉寿亭侯关某也。”琪曰:“今欲何往?”关公曰:“欲投河北去寻兄长刘玄德,敬来借渡。”琪曰:“丞相公文何在?”公曰:“吾不受丞相节制,有甚公文!”琪曰:“吾奉夏侯将军将令,守把关隘,你便插翅,也飞不过去!”关公大怒曰:“你知我于路斩戮拦截者乎?”琪曰:“你只杀得无名下将,敢杀我么?”关公怒曰:“汝比颜良、文丑若何?”秦琪大怒,纵马提刀,直取关公。二马相交,只一合,关公刀起,秦琪头落。关公曰:“当吾者已死,余人不必惊走。速备船只,送我渡河。”军士急撑舟傍岸。关公请二嫂上船渡河。渡过黄河,便是袁绍地方。关公所历关隘五处,斩将六员。后人有诗叹曰:“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忠义慨然冲宇宙,英雄从此震江山。独行斩将应无敌,今古留题翰墨间。”译文及注释:
- 这首诗描绘了关羽在曹操部下的困难处境和他最终成功渡河并继续前行的经历。关公被刘延拒绝提供渡船,但他以武力击败秦琪并成功渡河。这一过程不仅显示了他的勇敢和智谋,还体现了他对刘备兄弟的承诺和忠诚。
- 关公在途中遭遇了多个关卡的挑战,包括颜良和文丑的追杀以及夏侯惇的阻挠。这些事件展现了他作为一位英勇将领在乱世中的孤独和坚持。他的每一次战斗都是为了寻找失散的兄弟刘备,显示了他深厚的兄弟情深以及对家族的责任感。
- 尽管面对重重困难和挑战,关羽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决心。他的故事激励着人们在困境中也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目标,无论前方的路有多么艰难。
- 赏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对关羽经历的详细描写,展现了关羽在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他的每一步都充满了对正义的追求和对友情的坚守。
- 艺术手法:作者通过使用生动的叙述和形象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关羽的英雄气概和战场上的激烈冲突。诗中的每一个情节都充满了紧张感和戏剧性,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那段历史。
- 历史背景:这首诗不仅是对关羽个人事迹的描述,也是对三国时期历史背景下的一种反映。它展示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这种大环境中寻求自我价值和意义的努力。
- 文学价值: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成功地刻画了一个英雄人物的形象,并传达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它的文学价值不仅在于对历史事件的再现,更在于对人性、勇气和忠诚的深刻探讨。
- 相关诗词:
- “挂印封金辞汉相”,表达了关羽离开曹操,追求更高理想的决定。
- “寻兄遥望远途还”反映了关羽对刘备兄弟的深厚感情。
- “马骑赤兔行千里”,描述了关羽骑马驰骋的场景,体现了他的英勇无畏。
- 历史背景:
- 三国时期政治动荡: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战争和政治斗争的时期。各个势力之间为了争夺霸权不断发生冲突,国家分崩离析的局面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经济的衰退。
- 社会结构变化:随着战乱的加剧,原有的封建社会结构和秩序逐渐崩溃,新兴的地主阶级开始崛起,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和资源进行扩张和掠夺。
- 经济影响:战争频繁导致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损失,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商业贸易受到限制,整个经济体面临巨大的压力。
- 人物分析:
- 关羽的个人品质:关羽以其忠义闻名于世。他始终坚守对朋友的承诺和对国家的忠诚,即使在面临极大的困境时也未曾改变初衷。这种忠诚和正直的品质使他成为了历史上备受尊重的人物。
- 政治影响:关羽的形象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他的出现往往被视为是对抗不义势力的象征,他的行为和决策直接影响着民众的情绪和行动。
- 民间信仰:关羽在中国民间有着广泛的崇拜和信仰。他的故事被广泛传播,成为了戏曲和小说的重要题材。民间对他的崇拜不仅体现在节日庆典中,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仪式和习俗中。
- 总结:
- 《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中的“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不仅讲述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壮举,更深入地探讨了这一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从政治背景到人物性格,再到文化影响,这一事件及其后续发展构成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