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中大夫孔融谏曰:“刘备,刘表皆汉室宗亲,不可轻伐;孙权虎踞六郡,且有大江之险,亦不易取,今丞相兴此无义之师,恐失天下之望。”操怒曰:“刘备、刘表、孙权皆逆命之臣,岂容不讨!”遂叱退孔融,下令:“如有再谏者,必斩。”孔融出府,仰天叹曰:“以至不仁伐至仁,安得不败乎!”时御史大夫郗虑家客闻此言,报知郗虑,虑常被孔融侮慢,心正恨之,乃以此言入告曹操,且曰:“融平日每每狎侮丞相,又与祢衡相善,衡赞融曰‘仲尼不死,融赞衡曰颜回复生’。向者祢衡之辱丞相,乃融使之也。”操大怒,遂命廷尉捕捉孔融。融有二子,年尚少,时方在家,对坐弈棋。左右急报曰:“尊君被廷尉执去,将斩矣!二公子何不急避?”二子曰:“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言未已,廷尉又至,尽收融家小并二子,皆斩之,号令融尸于市。京兆脂习伏尸而哭。操闻之,大怒,欲杀之。荀彧曰:“彧闻脂习常谏融曰:公刚直太过,乃取祸之道,今融死而来哭,乃义人也,不可杀。”操乃止,习收融父子尸首,皆葬之。后人有诗赞孔融曰:孔融居北海,豪气贯长虹:坐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文章惊世俗,谈笑侮王公。史笔褒忠直,存官纪“太中”。曹操既杀孔融,传令五队军马次第起行,只留荀彧等守许昌。
诗句
- 蔡夫人议献荆州,诸葛亮火烧新野
译文
蔡夫人建议献出荆州,诸葛亮焚烧新野。
关键关键词解释
孔融: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与曹操有着复杂的关系。孔融因其才华横溢而备受赞誉,但因与曹操的冲突而最终被处死。他的死亡被视为曹操消除儒家影响力的一个标志。
曹操: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魏政权的奠基者。曹操以雄才大略和残酷的政治手段在乱世中崛起,其统治下魏国成为强大的国家之一。他的政策和行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备: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以仁义著称,深受人民爱戴。然而,他在面对曹操的强大压力时,选择联吴抗曹,最终建立蜀汉,成为三国鼎立的局面之一。
孙权:东吴的建立者和领导者,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巩固了江东,并在南方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孙权的政策和行动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赤壁之战: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由周瑜指挥,孙刘联军在赤壁击败了曹操的强大水师。这场胜利不仅改变了三国的政治格局,还影响了后续的历史进程。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才能著称于世。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章,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蜀汉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他还提出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新野:位于今天的湖北襄阳市西北,是三国时期的重要军事基地。新野地处战略要地,对于防御曹操的入侵具有重要的意义。
蔡夫人:曹操的妻子,与曹操的关系复杂。她曾建议献出荆州给刘备,但此举引发了曹操的愤怒并最终导致孔融被杀。
刘备:三国时期蜀汉的创始人,以仁德闻名。他与孙权结盟共同对抗曹操,最终建立了蜀汉国。刘备的仁政和对民生的重视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支持。
孔融:东汉末年的名士,与曹操有着深刻的矛盾。他的言行引起了曹操的极大不满,最终导致他被杀害。孔融的正直和才华使他在士人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这首诗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动荡局势和英雄人物之间的激烈斗争。通过对诗中的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