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邀孔明入帐共饮。瑜曰:“昨吾主遣使来催督进军,瑜未有奇计,愿先生教我。”孔明曰:“亮乃碌碌庸才,安有妙计?”瑜曰:“某昨观曹操水寨,极是严整有法,非等闲可攻。思得一计,不知可否。先生幸为我一决之。”孔明曰:“都督且休言。各自写于手内,看同也不同。”瑜大喜,教取笔砚来,先自暗写了,却送与孔明;孔明亦暗写了。两个移近坐榻,各出掌中之字,互相观看,皆大笑。原来周瑜掌中字,乃一“火”字;孔明掌中,亦一“火”字。瑜曰:“既我两人所见相同,更无疑矣。幸勿漏泄。”孔明曰:“两家公事,岂有漏泄之理。吾料曹操虽两番经我这条计,然必不为备。今都督尽行之可也。”饮罢分散,诸将皆不知其事。

却说曹操平白折了十五六万箭,心中气闷。荀攸进计曰:“江东有周瑜、诸葛亮二人用计,急切难破。可差人去东吴诈降,为奸细内应,以通消息,方可图也。”操曰:“此言正合吾意。汝料军中谁可行此计?”攸曰:“蔡瑁被诛,蔡氏宗族,皆在军中。瑁之族弟蔡中、蔡和现为副将。丞相可以恩结之,差往诈降东吴,必不见疑。”操从之,当夜密唤二人入帐嘱付曰:“汝二人可引些少军士,去东吴诈降。但有动静,使人密报,事成之后,重加封赏。休怀二心!”二人曰:“吾等妻子俱在荆州,安敢怀二心,丞相勿疑。某二人必取周瑜、诸葛亮之首,献于麾下。”操厚赏之。次日,二人带五百军士,驾船数只,顺风望着南岸来。

【诗句】

周瑜邀孔明入帐共饮。瑜曰:“昨吾主遣使来催督进军,瑜未有奇计,愿先生教我。”

译文:周瑜邀请诸葛亮一起喝酒。周瑜说:“昨天我的主人派遣使者来催促我们前进,我还没有想出好的办法,希望先生教我。”

【诗句】

孔明曰:“亮乃碌碌庸才,安有妙计?”

译文:诸葛亮说:“我只是一个平庸的人,哪里有什么妙计?”

【注释】

  • 孔明(Zhōngfēng,132-207),字孔明、孔明子,号卧龙,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被誉为“千古第一人”。
  • 都督(shìduò),即军师或主帅。
  • 掌中之字,指写在手心的字。
  • 两家公事,两家之间的事务。
  • 漏泄(lòu xiè),泄露秘密。
  • 荀攸(Xūsōu),字公达,颍川阳翟人,东汉末年著名谋士,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赫赫战功。
  • 蔡瑁(bàimào,174—198),字元长,东吴将领,曾参与孙策的军事行动。
  • 蔡中(Càizhōng,?—219),字文表,原为袁绍部下,后投靠东吴。
  • 蔡和(Càihé,?—219),字文则,原为袁绍部下,后投靠东吴。
  • 荆州(Jīnzhōu),今湖北荆州市一带。
  • 操(Cāo),即曹操,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和诗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和诗人,被后人誉为“古今第一奇人”,与刘备并称“曹刘”。

【赏析】

《三国演义》中的第四十六回主要讲述了赤壁之战前的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活动。本回通过周瑜向诸葛亮求助,引出了一系列精彩的谋略和智斗。首先,周瑜请求诸葛亮提出解决当前困境的良策。诸葛亮以谦虚的态度回应,认为他仅仅是个平庸之人,没有出奇计的能力。然而,周瑜并不因此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求教于诸葛亮的决定。接下来的对话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华,他不仅不轻视周瑜,反而主动提出要帮助周瑜解决问题。最终,两人共同制定了一个巧妙的计谋,成功地让曹操损失了大量的箭矢。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诸葛亮的机智和胆略,也展现了他与周瑜深厚的友谊和相互尊重。此外,通过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对话,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在关键时刻能够互相信任和支持的重要性。这种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智,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克服挑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