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分付鲁肃曰:“子敬自往军中相助公瑾调兵。倘亮所祈无应,不可有怪。”鲁肃别去。孔明嘱付守坛将士:“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众皆领命。孔明缓步登坛,观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下坛入帐中少歇,令军士更替吃饭。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却并不见有东南风。且说周瑜请程普、鲁肃一班军官,在帐中伺候,只等东南风起,便调兵出;一面关报孙权接应。黄盖已自准备火船二十只,船头密布大钉;船内装载芦苇干柴,灌以鱼油,上铺硫黄、焰硝引火之物,各用青布油单遮盖;船头上插青龙牙旗,船尾各系走舸:在帐下听候,只等周瑜号令。甘宁、阚泽窝盘蔡和、蔡中在水寨中,每日饮酒,不放一卒登岸;周围尽是东吴军马,把得水泄不通:只等帐上号令下来。周瑜正在帐中坐议,探子来报:“吴侯船只离寨八十五里停泊,只等都督好音。”瑜即差鲁肃遍告各部下官兵将士:“俱各收拾船只、军器、帆橹等物。号令一出,时刻休违。倘有违误,即按军法。”众兵将得令,一个个磨拳擦掌,准备厮杀。

诗句:
1 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分付鲁肃曰:“子敬自往军中相助公瑾调兵。倘亮所祈无应,不可有怪。”鲁肃别去。孔明嘱付守坛将士:“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众皆领命。

  1. 孔明缓步登坛,观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下坛入帐中少歇,令军士更替吃饭。
  2. 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却并不见有东南风。
  3. 周瑜请程普、鲁肃一班军官,在帐中伺候,只等东南风起,便调兵出;一面关报孙权接应。黄盖已自准备火船二十只,船头密布大钉;船内装载芦苇干柴,灌以鱼油,上铺硫黄、焰硝引火之物,各用青布油单遮盖;船头上插青龙牙旗,船尾各系走舸:在帐下听候,只等周瑜号令。甘宁、阚泽窝盘蔡和、蔡中在水寨中,每日饮酒,不放一卒登岸;周围尽是东吴军马,把得水泄不通:只等帐上号令下来。
  4. 周瑜正在帐中坐议,探子来报:“吴侯船只离寨八十五里停泊,只等都督好音。”瑜即差鲁肃遍告各部下官兵将士:“俱各收拾船只、军器、帆橹等物。号令一出,时刻休违。倘有违误,即按军法。”众兵将得令,一个个磨拳擦掌,准备厮杀。

译文:
十一月二十日这一天,诸葛亮沐浴后斋戒,身披道袍,赤脚散发,来到七星坛前。他将鲁肃叫到一旁,嘱咐他前往军中协助周瑜调动兵马。若诸葛亮的祈愿未能得到回应,不要责怪他。鲁肃告别而去。诸葛亮叮嘱守卫坛场的士兵,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位置,不得私下交谈,不得随意说话,不得做出任何令人惊恐的举动。如有违反命令的人将被斩首。士兵们都接受了命令。
诸葛亮缓缓登上七星坛,观察确定方位后,在香炉中焚香,在盂中注水。他仰望天空默默祈祷。下坛后进入帐篷休息,并命令士兵更换食物。一天之内,诸葛亮上坛三次,下坛三次。然而,并未见到东南风吹来。
周瑜邀请程普、鲁肃以及其他军官在帐篷中等待,只等待着东南风吹起时便调派兵马出击;同时,他通知孙权准备接应。黄盖已经准备好二十只装有火攻器材的船,船头密布着大铁钉;船内装载了芦苇和干柴,里面灌满了鱼油,上面铺了硫黄、焰硝等引火之物,都用青布油单遮盖;船头上插上青龙牙旗,船尾部系着小船。他们在帐篷下等待周瑜的命令。甘宁、阚泽等人在家中囤积粮食,蔡和、蔡中等人在水寨中每日饮酒,不派遣士兵上岸;周围都是东吴的士兵和战船,把得严密不透风。他们等待着周瑜下达命令。
周瑜正坐在帐中议事,探子前来报告说:“吴国的将领船只离我方营地八十五里处停泊,只等您下达命令。”周瑜立刻让鲁肃向全体官兵传达命令:“各位士兵必须各自收拾好船只、武器和其他相关物品。一旦您的命令下达,大家务必严守时间,不能有任何违背。若有违背命令的行为,将按照军法处理。”士兵们都听从命令,个个斗志昂扬,准备与敌人战斗。

赏析:
这首诗是《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情节描绘。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勇敢,以及他在危急时刻能够冷静应对的能力。同时,诗中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让人们对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