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章武元年秋八月,先主起大军至夔关,驾屯白帝城。前队军马已出川口。近臣奏曰:“吴使诸葛瑾至。”先主传旨教休放入。黄权奏曰:“瑾弟在蜀为相,必有事而来。陛下何故绝之?当召入,看他言语。可从则从;如不可,则就借彼口说与孙权,令知问罪有名也。”先主从之,召瑾入城。瑾拜伏于地。先主问曰:“子瑜远来,有何事故?”瑾曰:“臣弟久事陛下,臣故不避斧钺,特来奏荆州之事。前者,关公在荆州时,吴侯数次求亲,关公不允。后关公取襄阳,曹操屡次致书吴侯,使袭荆州;吴侯本不肯许,因吕蒙与关公不睦,故擅自兴兵,误成大事,今吴侯悔之不及。此乃吕蒙之罪,非吴侯之过也。今吕蒙已死,冤仇已息。孙夫人一向思归。今吴侯令臣为使,愿送归夫人,缚还降将,并将荆州仍旧交还,永结盟好,共灭曹丕,以正篡逆之罪。”先主怒曰:“汝东吴害了朕弟,今日敢以巧言来说乎!”瑾曰:“臣请以轻重大小之事,与陛下论之:陛下乃汉朝皇叔,今汉帝已被曹丕篡夺,不思剿除;却为异姓之亲,而屈万乘之尊:是舍大义而就小义也。中原乃海内之地,两都皆大汉创业之方,陛下不取,而但争荆州:是弃重而取轻也。天下皆知陛下即位,必兴汉室,恢复山河;今陛下置魏不问,反欲伐吴:窃为陛下不取。”先主大怒曰:“杀吾弟之仇,不共戴天!欲朕罢兵,除死方休!不看丞相之面,先斩汝首!今且放汝回去,说与孙权:洗颈就戮!”诸葛瑾见先主不听,只得自回江南。

诗句

  • 章武元年秋八月:“章武元年”指的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年号,“秋八月”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
  • 先主起大军至夔关:“先主”指的是刘备,他是蜀汉的创始人之一。“起大军”表示他集结了强大的军队力量。
  • 驾屯白帝城:“驾”是皇帝出行的意思,“屯白帝城”说明刘备在白帝城驻扎。
  • 近臣奏曰:“吴使诸葛瑾至”:这里的“近臣”可能是刘备身边的官员或亲信。“诸葛瑾”是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诸葛亮的弟弟,曾任吴国的重臣。
  • 传旨教休放入:这是刘备的指示,命令不要释放诸葛瑾。
  • 黄权奏曰:“瑾弟在蜀为相,必有事而来”:黄权是刘备的另一个近臣,他向刘备提出了对诸葛瑾来访的原因的看法。
  • 前队军马已出川口:这一句描绘了诸葛亮的军队已经从四川出发的场景。
  • 瑾拜伏于地:诸葛瑾在接到刘备的命令后,向刘备行了最敬的礼节,即跪拜。
  • 问曰:“子瑜远来,有何事故?”:这是诸葛瑾向刘备询问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 “臣弟久事陛下,臣故不避斧钺”:诸葛瑾在这里强调了他与刘备的关系以及他对刘备忠诚的态度。
  • “此乃吕蒙之罪,非吴侯之过也”:诸葛瑾指责吕蒙的行为,而不是孙权的错误。
  • “孙夫人一向思归”:诸葛瑾提到了孙权的妹妹孙夫人的愿望。
  • “今吴侯令臣为使,愿送归夫人,缚还降将”:这句话表明诸葛瑾被孙权派遣来执行任务,并希望带回孙夫人和投降的将领。
  • “并将荆州仍旧交还,永结盟好,共灭曹丕,以正篡逆之罪。”:诸葛瑾提出了一个和平的解决方案,即归还荆州,并寻求与蜀汉共同对抗曹魏,以纠正曹操的篡位行为。
  • 先主怒曰:“汝东吴害了朕弟,今日敢以巧言来说乎!”:这句话表达了刘备的愤怒,他指责诸葛瑾试图通过巧妙的语言来掩盖他对兄弟的背叛。

译文

章武元年秋八月,刘备开始了他的大军前往夔关,并在白帝城驻扎下来。他的前锋已经离开了四川边境。一位亲近的官员报告说,吴国的使者诸葛瑾已经到达了这里。刘备下令不允许诸葛瑾进入城中。另一位官员黄权建议说:“诸葛瑾是他的弟弟,在蜀国担任要职,他来这里一定有重要的事情。陛下为何要拒绝他呢?我们应该召见他,听取他的意见。如果他的建议可行,我们就采纳;如果他的话不可行,我们就用他的话去说服孙权,让他明白他有责任向刘备道歉。”刘备同意了黄权的提议,召见诸葛瑾并将其带进城中。诸葛瑾向刘备跪拜行礼后,便开始向刘备陈述他的来意。

诸葛瑾首先指出,他这次前来是为了向刘备报告他弟弟关公在荆州的事务。此前,关羽曾在荆州时,孙权曾几次请求成为女婿,但关羽并未接受。后来,关羽攻取了襄阳,曹操多次写信给孙权,希望孙权袭击荆州,但孙权最初并不愿意答应。但由于吕蒙和关羽之间的关系不佳,孙权才决定自行出兵攻击荆州,从而造成了一些混乱。现在孙权后悔不已。至于孙权的妻子孙夫人,她一直想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因此,孙权派我来作为特使,希望能护送夫人返回,并要求将投降的将领们带回,同时归还荆州,并与我国保持永远的友好关系,共同对抗曹操的篡位阴谋。

当诸葛瑾谈到这些建议时,刘备感到非常愤怒。他指责诸葛瑾是来自东吴的人,他们杀害了他的兄弟。现在他竟然用巧言来欺骗我们!

诸葛瑾回答说:“陛下您是汉朝皇叔,现在汉帝已经被曹操篡夺,而您没有考虑去消灭他;反而选择和别姓的亲戚保持关系,放弃了正义而选择了小义。中原是整个天下的中心,两都都是大汉创业的基础,陛下如果放弃它们而去争夺荆州,那就是抛弃了更重要的东西而选择了一个次要的东西。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陛下即位,一定会复兴汉室,恢复国家领土。现在陛下不理会魏朝,反而要攻打东吴。我私下里认为您不应该这样做。”

刘备听到这番话后非常生气:“杀了我弟弟的仇敌,我不与他共天!我希望我的部队能休息,直到除掉那个仇敌为止!不看丞相的情面,我就先杀了你!现在我让你回去告诉孙权:愿意洗刷脖子等待被杀!”诸葛瑾看到刘备不听他的劝告,只好自己回到了江南。

赏析

这首诗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部分,描绘了刘备、诸葛亮等人在政治斗争中的策略和智慧。诗中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各方的观点和情绪,以及他们之间的紧张关系。通过这样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政治家在面对复杂政治局势时的机智和策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