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大喜,即写表称臣,令赵咨为使。星夜到了许都,先见太尉贾诩等,并大小官僚。次日早朝,贾诩出班奏曰:“东吴遣中大夫赵咨上表。”曹丕笑曰:“此欲退蜀兵故也。”即令召入。咨拜伏于丹墀。丕览表毕,遂问咨曰:“吴侯乃何如主也:”咨曰:“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丕笑曰:“卿褒奖毋乃太甚?”咨曰:“臣非过誉也。吴侯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江虎视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以此论之,岂不为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乎?”丕又问曰:“吴主颇知学乎?”咨曰:“吴主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少有余闲,博览书传,历观史籍,采其大旨,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丕曰:“朕欲伐吴,可乎?”咨曰:“大国有征伐之兵,小国有御备之策。”丕曰:“吴畏魏乎?”咨曰:“带甲百万,江汉为池,何畏之有?”丕曰:“东吴如大夫者几人?”咨曰:“聪明特达者八九十人;如臣之辈,车载斗量,不可胜数。”丕叹曰:“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卿可以当之矣。”于是即降诏,命太常卿邢贞赍册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赵咨谢恩出城。

诗句

1 权大喜,即写表称臣,令赵咨为使。星夜到了许都,先见太尉贾诩等,并大小官僚。
译文:孙权非常高兴,立即写了表文称臣,让赵咨担任使者,连夜来到了许昌,首先会见了太尉贾诩等人,以及所有官员。

  1. 次日早朝,贾诩出班奏曰:“东吴遣中大夫赵咨上表。”曹丕笑曰:“此欲退蜀兵故也。”即令召入。
    译文:第二天早朝时,贾诩上奏说:“东吴派中大夫赵咨送上奏表。”曹丕笑着说:“这是为了想退掉刘备的军队罢了。”便下令召他进来。

  2. 咨拜伏于丹墀。丕览表毕,遂问咨曰:“吴侯乃何如主也:”咨曰:“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丕笑曰:“卿褒奖毋乃太甚?”咨曰:“臣非过誉也。吴侯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江虎视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以此论之,岂不为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乎?”
    译文:赵咨在殿堂的台阶下跪拜,曹丕看完奏章后问道:“孙权是个什么样的君主呢?”赵咨回答说:“他是聪明、仁爱、英明、有远大志向的君主。”曹丕笑着说:“你过于赞扬他了。”赵咨回答:“我并非过分夸奖他,吴王能够采纳鲁肃的建议,在平凡的人手下能展现出卓越的才能,这是聪明的表现;能在战场上从弱敌手中取得胜利,这显示了他的智慧;对待敌人仁慈,不杀害他们,体现了他的仁心;夺取荆州军队却不用武力,展现了他的智慧;占领长江、汉水一带作为自己的疆域,展示了他的伟大雄心;愿意低头顺从陛下的意愿,这是他的策略。根据这些来看,难道他不是聪明、仁爱、英明、有远大志向的君主吗?”

  3. 丕又问曰:“吴主颇知学乎?”咨曰:“吴主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少有余闲,博览书传,历观史籍,采其大旨,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
    译文:曹丕又问道:“吴王是否喜欢学习?”赵咨回答说:“吴王拥有万艘船只和百万士兵,任用贤能之人,立志治理国家;虽然时间不多,但仍然博览群书,观看历史典籍,总结其中要点,并不效仿那些只会死记硬背书本的书生。”

  4. 丕曰:“朕欲伐吴,可乎?”咨曰:“大国有征伐之兵,小国有御备之策。”
    译文:曹丕说:“我想讨伐吴国,可以么?”赵咨回答说:“大国有征战的军队,小国也有防备的准备。”

  5. 丕曰:“吴畏魏乎?”咨曰:“带甲百万,江汉为池,何畏之有?”
    译文:曹丕问:“东吴畏惧魏国吗?”赵咨回答说:“拥有百万士兵,将整个长江与汉水围成一个池塘,有什么可怕的!”

  6. 丕曰:“东吴如大夫者几人?”咨曰:“聪明特达者八九十人;如臣之辈,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译文:曹丕问:“像您这样的聪明人有几人?”赵咨回答说:“聪明且有见识的人有八九十个;像我这样的普通人还有很多,无法计数。”

  7. 丕叹曰:“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卿可以当之矣。”于是即降诏,命太常卿邢贞赍册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
    译文:曹丕感叹地说:“如果派你去各国,不会辱没了你的任务,你可以胜任。”于是下达诏书,命令太常卿邢贞带着册封孙权为吴王的文书去,并给予九锡。

注释

  • :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君主。
  • 称臣:古代的一种礼节用语,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及顺服。
  • 太常卿:古代官职,主要负责祭祀、典礼等活动。
  • 九锡:古代帝王赐予大臣的九种物品,象征最高的荣耀与尊敬。
  • 赵咨:三国时期的一个官员,此处作为使者代表东吴去洛阳。
  • 曹丕:曹操的儿子,西晋奠基人之一。
  • 浮江万艘:形容孙权拥有大量的船只。
  • 任贤使能:指任用有能力的人。
  • 博览:广泛地阅读。

赏析

这首《三国演义》中的诗篇通过描绘孙权接受九锡的场景,展现了孙权的智慧和政治手腕。赵咨作为使者向魏国皇帝曹丕汇报东吴的情况,并表达了东吴对于魏国的尊敬和顺服。同时,这首诗还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外交礼仪和政治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