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张昭见孙权曰:“诸葛子瑜知蜀兵势大,故假以请和为辞,欲背吴入蜀。此去必不回矣。”权曰:“孤与子瑜,有生死不易之盟;孤不负子瑜,子瑜亦不负孤。昔子瑜在柴桑时,孔明来吴,孤欲使子瑜留之。子瑜曰:‘弟已事玄德,义无二心;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其言足贯神明。今日岂肯降蜀乎?孤与子瑜可谓神交,非外言所得间也。”正言间,忽报诸葛瑾回。权曰:“孤言若何?”张昭满面羞惭而退。瑾见孙权,言先主不肯通和之意。权大惊曰:“若如此,则江南危矣!”阶下一人进曰:“某有一计,可解此危。”视之,乃中大夫赵咨也。权曰:“德度有何良策?”咨曰:“主公可作一表,某愿为使,往见魏帝曹丕,陈说利害,使袭汉中,则蜀兵自危矣。”权曰:“此计最善。但卿此去,休失了东吴气象。”咨曰:“若有些小差失,即投江而死,安有面目见江南人物乎!”

诗句

先主征吴赏六军,    
孙权降魏受九锡。    
诸葛瑾回言先主意,    
赵咨提笔定江东。    

译文

  • 先主刘备征讨东吴并奖励了六军的将士。
  • 孙权投降魏国并接受了九锡的赏赐。
  • 诸葛瑾返回报告说刘备不与东吴和解的意图。
  • 赵咨提出写表文给曹丕,陈述攻打汉中的利害关系,使蜀军自危。

注释

  •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刘备的重要谋士和后继者,被后世尊称为“卧龙”。
  • 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字仲谋,在位期间国力强盛,对内实行政治改革,对外多次击败敌人,巩固了吴国。
  • 诸葛瑾:字子瑜,是诸葛亮的兄长,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将领。
  • 赵咨:中大夫,孙权手下的智囊之一。

赏析

这段对话描绘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局势紧张,孙权虽然表面上对刘备表示尊重,但内心实际上担忧刘备的军事行动可能威胁到自己国家的安全。赵咨提出的策略旨在通过说服曹丕来削弱刘备的力量,为东吴争取时间和空间。这种策略反映了当时三国之间的复杂外交关系和战略布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