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孙桓又引军来。张苞、关兴齐出。关兴立马于阵前,单搦孙桓交锋。桓大怒,拍马轮刀,与关兴战三十余合,气力不加,大败回阵。二小将追杀入营,吴班引着张南、冯习驱兵掩杀。张苞奋勇当先,杀入吴军,正遇谢旌,被苞一矛刺死。吴军四散奔走。蜀将得胜收兵,只不见了关兴。张苞大惊曰:“安国有失,吾不独生!”言讫,绰枪上马。寻不数里,只见关兴左手提刀,右手活挟一将。苞问曰:“此是何人?”兴笑答曰:“吾在乱军中,正遇仇人,故生擒来。”苞视之,乃昨日放冷箭的谭雄也。苞大喜,同回本营,斩首沥血,祭了死马。遂写表差人赴先主处报捷。
孙桓折了李异、谢旌、谭雄等许多将士,力穷势孤,不能抵敌,即差人回吴求救。蜀将张南、冯习谓吴班曰:“目今吴兵势败,正好乘虚劫寨。”班曰:“孙桓虽然折了许多将士,朱然水军现今结营江上,未曾损折。今日若去劫寨,倘水军上岸,断我归路,如之奈何?”南曰:“此事至易:可教关、张二将军,各引五千军伏于山谷中;如朱然来救,左右两军齐出夹攻,必然取胜。”班曰:“不如先使小卒诈作降兵,却将劫寨事告与朱然;然见火起,必来救应,却令伏兵击之,则大事济矣。”冯习等大喜,遂依计而行。
【诗句翻译】:
次日,孙桓又引军来。张苞、关兴齐出。关兴立马于阵前,单搦孙桓交锋。桓大怒,拍马轮刀,与关兴战三十余合,气力不加,大败回阵。二小将追杀入营,吴班引着张南、冯习驱兵掩杀。张苞奋勇当先,杀入吴军,正遇谢旌,被苞一矛刺死。吴军四散奔走。蜀将得胜收兵,只不见了关兴。张苞大惊曰:“安国有失,吾不独生!”言讫,绰枪上马。寻不数里,只见关兴左手提刀,右手活挟一将。苞问曰:“此是何人?”兴笑答曰:“吾在乱军中,正遇仇人,故生擒来。”苞视之,乃昨日放冷箭的谭雄也。苞大喜,同回本营,斩首沥血,祭了死马。遂写表差人赴先主处报捷。
【译文】:
第二天,孙桓又率军来攻打。张苞和关兴一同出战。关兴骑着马站在阵前,挑战孙桓交战。孙桓非常愤怒,挥舞着刀冲向关兴,两人激战三十多回合,关兴力气渐渐不足,最终战败退回来。两个少年士兵追击进营中,吴班带着张南、冯习率兵掩杀。张苞奋勇争先,冲进敌营杀了一阵,正好遇到谢旌,被张苞用长矛刺死。吴军四处逃散。蜀军将领获得胜利后收兵,却不见关兴回来。张苞大惊说:“魏国有军队失败,我怎么能独自活着回去呢?”说完拿起长枪骑上马。没走几里路,看见关兴左手拿着刀,右手抓着一个人,问他是谁。关兴笑着说:“我在混战中遇到了仇人,所以将他生擒。”张苞一看,原来抓住的人是昨天放冷箭射中他的谭雄。张苞非常高兴,跟关兴一起回到自己的军营,将俘获的人斩首,并将他的尸体陈列起来。之后张苞写信派人到刘备那里报捷。
孙桓损失了很多将士,力量已经衰竭,不能抵御敌军的进攻,于是派人回去向吴国求助。蜀国的将领张南和冯习对吴班说:“现在吴军已经处于溃败之势,我们可以乘虚而入,袭击他们的营地。”班回答说:“孙桓虽然损失了很多将士,朱然的水军目前还在江上结营,还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今天如果我们去袭击他们的营地,如果朱然的水军登陆,就会切断我的归路,怎么办?”张南说:“这件事很容易解决。我们可以教给关、张两位将军每人率领五千军队埋伏在山谷中;如果朱然来救援,我们就左右两边的军队同时出击,一定能取得胜利。”冯习等人都很高兴,于是就按照这个计划行事。
【关键词注释】:
- 张苞 (Zhāng Bāo) - 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字子谦, 马超之子。
- 关兴 (Guān Xīng) - 三国时期蜀汉将领, 字安国, 马超之子。
- 孙桓 (Sun Hén) - 孙权手下将领,后降于蜀汉。
- 李异(李异)- 不详,可能是被孙桓所俘获的蜀国将领之一。
- 谢旌(Xie Jīng)- 不详,也可能是被张苞所杀的蜀军将领。
- 谭雄(Tán Xióng) - 不详,是孙桓军中的一位将领,后被张苞生擒。
- 朱然水军 (Zhu Rán Shuǐjūn) - 孙权麾下的水师部队。
- 伏兵 (fú bīng) - 隐藏在敌人不易发现的地方的军队或兵力。
- 劫寨 (jié zài) - 攻击敌人的营寨。
【赏析】:
这段描述展现了古代战场上英勇善战的将领们的战斗场面。诗中的张苞和关兴都是勇猛的少年将领,他们不畏强敌,勇往直前。诗中通过战斗的描述展现了他们的决心和勇气。此外,诗中还描绘了孙桓的败落和蜀军的胜势,以及他们在战斗中的策略运用。这些细节都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生动的战斗场面和英勇的将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