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朱然听知孙桓损兵折将,正欲来救,忽伏路军引几个小卒上船投降。然问之,小卒曰:“我等是冯习帐下士卒,因赏罚不明,待来投降,就报机密。”然曰:“所报何事?”小卒曰:“今晚冯习乘虚要劫孙将军营寨,约定举火为号。”朱然听毕,即使人报知孙桓。报事人行至半途,被关兴杀了。朱然一面商议,欲引兵去救应孙桓。部将崔禹曰:“小卒之言,未可深信。倘有疏虞,水陆二军尽皆休矣。将军只宜稳守水寨,某愿替将军一行。”然从之,遂令崔禹引一万军前去。是夜,冯习、张南、吴班分兵三路,直杀入孙桓寨中,四面火起,吴兵大乱,寻路奔走。

且说崔禹正行之间,忽见火起,急催兵前进。刚才转过山来,忽山谷中鼓声大震:左边关兴,右边张苞,两路夹攻。崔禹大惊,方欲奔走,正遇张苞;交马只一合,被苞生擒而回。朱然听知危急,将船往下水退五六十里去了。孙桓引败军逃走,问部将曰:“前去何处城坚粮广?”部将曰:“此去正北彝陵城,可以屯兵。”桓引败军急望彝陵而走。方进得城,吴班等追至,将城四面围定。关兴、张苞等解崔禹到秭归来。先主大喜,传旨将崔禹斩却,大赏三军。自此威风震动,江南诸将无不胆寒。

诗句:朱然正欲救援孙桓,忽闻伏路军报小卒投降,言孙将军营寨被袭,冯习欲劫营。朱然遂急报孙桓,但行至半途,遇关兴击杀报事人。

译文:朱然听闻孙桓军队损兵折将后,正欲前来援救,却突遭伏路人马献降,称冯习乘虚夜袭孙将军营寨,约定举火为信号。朱然接报后立即派人告知孙桓,而报信者在途中被关兴所杀。朱然一边商议,欲率水陆军前往救援,部将崔禹建议应守稳水寨,他采纳此策。然而此时崔禹被冯习所掳,关兴与张苞两路夹攻,崔禹大惊之下,方欲逃窜时,被关兴生擒。朱然闻讯后,急忙撤退五六十里,孙桓带领败军逃走,向部将询问何处可屯兵。部将答称彝陵城坚粮广,于是孙桓匆忙往那里撤退。

赏析:本回中,孙权与刘备之间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加剧。孙权决定降魏并接受九锡礼,这反映了他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来缓和与蜀汉的紧张局势的企图。然而,他的这一行动并未得到先主的认可,反而引发了更激烈的冲突。在这场权力和军事较量中,朱然和崔禹的命运成为了转折点,他们的遭遇凸显了三国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和军事环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