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谯周官居太史,颇明天文;见孔明又欲出师,乃奏后主曰:“臣今职掌司天台,但有祸福,不可不奏:近有群鸟数万,自南飞来,投于汉水而死,此不祥之兆;臣又观天象,见奎星躔于太白之分,盛气在北,不利伐魏;又成都人民,皆闻柏树夜哭:有此数般灾异,丞相只宜谨守,不可妄动。”孔明曰:“吾受先帝托孤之重,当竭力讨贼,岂可以虚妄之灾氛,而废国家大事耶!”遂命有司设太牢祭于昭烈之庙,涕泣拜告曰:“臣亮五出祁山,未得寸土,负罪非轻!今臣复统全师,再出祁山,誓竭力尽心,剿灭汉贼,恢复中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祭毕,拜辞后主,星夜至汉中,聚集诸将,商议出师。忽报关兴病亡。孔明放声大哭,昏倒于地,半晌方苏。众将再三劝解,孔明叹曰:“可怜忠义之人,天不与以寿”我今番出师,又少一员大将也!”后人有诗叹曰:“生死人常理,蜉蝣一样空。但存忠孝节,何必寿乔松。”

诗句

  1. 却说谯周官居太史,颇明天文;见孔明又欲出师,乃奏后主曰:
  • 注释:谯周是古代蜀国的太史,擅长天文历法。在看到诸葛亮再次准备出征时,他上奏给蜀汉的君主刘禅。
  1. 臣今职掌司天台,但有祸福,不可不奏:近有群鸟数万,自南飞来,投于汉水而死,此不祥之兆;
  • 注释:谯周现在负责管理天文台的工作,任何关于灾祸或福气的信息都不应该被忽略。最近有成千上万的鸟类从南方飞来,最终坠落在汉水里死去,这被视为不祥的征兆。
  1. 臣又观天象,见奎星躔于太白之分,盛气在北,不利伐魏;
  • 注释:谯周还观察到天象显示,奎宿的位置落在金星(太白星)的边缘,并且金星的气势在北方,这表明对伐魏不利。
  1. 又成都人民,皆闻柏树夜哭:有此数般灾异,丞相只宜谨守,不可妄动;
  • 注释:同时,成都地区的百姓也听到了柏树在夜间哭泣的声音。谯周认为这些灾异表明应该谨慎行事,不要轻易出兵北伐魏国。
  1. 孔明曰:“吾受先帝托孤之重,当竭力讨贼,岂可以虚妄之灾氛,而废国家大事耶!”遂命有司设太牢祭于昭烈之庙,涕泣拜告曰:
  • 注释:诸葛亮回答说:“我接受先帝临终的重任,应当全力以赴讨伐敌人,怎么可以被虚假的灾难所影响,放弃国家的大事呢?”于是下令有关部门为刘备的庙宇准备了最隆重的葬礼仪式,并流着泪向刘备的灵位祷告。
  1. 祭毕,拜辞后主,星夜至汉中,聚集诸将,商议出师:
  • 注释:祭祀结束后,诸葛亮辞别了刘禅,立刻前往汉中,召集各路将领讨论如何出征。
  1. 忽报关兴病亡。孔明放声大哭,昏倒于地,半晌方苏:
  • 注释:忽然间,关兴因为生病去世了。诸葛亮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倒在地上,昏迷过去,好一会儿才恢复过来。
  1. 众将再三劝解,孔明叹曰:“可怜忠义之人,天不与以寿”我今番出师,又少一员大将也!
  • 注释:其他将领试图劝说诸葛军师不要过于悲伤,但诸葛亮叹息道:“可悲的是忠诚和义气之人,上天没有给他们足够的寿命。”他这次出征又缺少一个像关兴这样的将领。
  1. 后人有诗叹曰:“生死人常理,蜉蝣一样空。但存忠孝节,何必寿乔松。”
  • 注释:后来有一首诗感叹说:“生死是常理,如同浮游的昆虫那样短暂。但只要保存忠诚和孝顺的品质,就不必追求长寿。”这首诗表达了对于生命短暂、个人努力胜过外在命运的思考。

译文

谯周担任官职时,擅长观察天象,发现一些不吉的预兆。诸葛亮决定再次出征,但受到多种不吉利的征兆影响,如群鸟坠落、天象显示不利于北伐等。诸葛亮回应称自己会尽责完成讨伐贼寇的任务,不会因这些灾异而放弃。随后他在祭祀刘备之后离开,迅速赶往汉中集结将领们商讨军事计划。途中得知关兴因病去世的消息后非常悲痛,以至于晕倒。尽管其他人努力安慰他,但他依然感慨失去了一位英勇的将领。最后一首流传下来的诗反映了一种人生观:不论生命的长短,只要有忠心和孝行,就无需过分追求长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