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受命,辞朝出城。睿又以手诏赐懿曰:“卿到渭滨,宜坚壁固守,勿与交锋。蜀兵不得志,必诈退诱敌,卿慎勿追。待彼粮尽,必将自走,然后乘虚攻之,则取胜不难,亦免军马疲劳之苦:计莫善于此也。”司马懿顿首受诏,即日到长安,聚集各处军马共四十万,皆来渭滨下寨;又拨五万军,于渭水上搭起九座浮桥,令先锋夏侯霸、夏侯威过渭水安营;又于大营之后东原,筑起一城,以防不虞。

懿正与众将商议间,忽报郭淮、孙礼来见。懿迎入,礼毕,淮曰:“今蜀兵现在祁山,倘跨渭登原,接连北山,阻绝陇道,大可虞也。”懿曰:“所言甚善。公可就总督陇西军马,据北原下寨,深沟高垒,按兵休动;只待彼兵粮尽,方可攻之。”

郭淮、孙礼领命,引兵下寨去了。

诗句

懿受命,辞朝出城。睿又以手诏赐懿曰:“卿到渭滨,宜坚壁固守,勿与交锋。蜀兵不得志,必诈退诱敌,卿慎勿追。待彼粮尽,必将自走,然后乘虚攻之,则取胜不难,亦免军马疲劳之苦:计莫善于此也。”    

译文

司马懿接受命令,告别朝廷走出都城。司马睿又亲自给司马懿送去一封信,信中说:“你一到渭滨,应该坚守壁垒,不要轻易交战。如果蜀国的军队不能得胜,他们一定会假装撤退来诱惑我们进攻,你应该谨慎不要追击。等到他们粮食吃尽,必然会自行撤退,那时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发动攻击,这样就能轻易获胜,也能避免我军的疲劳之苦:这是最好的计谋。”

注释

  • : 指诸葛亮。
  • : 指司马昭(司马师之子)。
  • 渭滨: 地名,位于渭水北岸,是三国时期的重要军事要地。
  • 坚壁固守: 指在阵地上不主动出击,坚守防线。
  • 诈退诱敌: 假装撤退以诱使对方追击。
  • 乘虚攻之: 趁敌人空虚时发起攻击。
  • 取胜不难: 获胜并不困难。
  • 军马疲劳之苦: 军队因为长期行军而疲惫的苦楚。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司马懿在接到司马昭的手诏后,如何准备迎接蜀国的军事行动,以及他对战事策略的深思熟虑。首先,司马懿接受了任务,并准备离开都城长安。接着,司马睿通过书信传达了一个关键的策略建议,即司马懿应当坚守阵地,避免与蜀军直接交战,等待其因粮草耗尽而自行撤退。这个策略体现了一种以静制动、避实击虚的战术思想,同时也显示了对形势的精确分析和对未来可能发展的预见。最后,郭淮和孙礼的建议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保守策略的必要性。整体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军事上的布局,也是一次对战略决策的深度思考和精心策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