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乐天守杭州,政平讼简。贫民有犯法者,于西湖种树几株;富民有赎罪者,令于西湖开葑田数亩。历任多年,湖葑尽拓,树木成荫。乐天每于此地,载妓看山,寻花问柳。居民设像祀之。亭临湖岸,多种青莲,以象公之洁白。右折而北,为缆舟亭,楼船鳞集,高柳长堤。游人至此买舫入湖者,喧阗如市。东去为玉凫园,湖水一角,僻处城阿,舟楫罕到。
寓西湖者,欲避嚣杂,莫于此地为宜。园中有楼,倚窗南望,沙际水明,常见浴凫数百出没波心,此景幽绝。
白居易《玉莲亭》诗: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层翠,月照波心一点珠。
碧毯绿头抽早麦,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西湖梦寻·卷一·西湖北路·玉莲亭是一首描绘杭州西湖美景的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西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以下是这首诗逐句释义:
诗中的“白乐天守杭州,政平讼简”描述了白居易担任杭州知州的情况,政治清明,法律公正。在这里,“政平讼简”意味着政治清明,法律公正,为百姓提供了一个安定的环境。
“贫民有犯法者,于西湖种树几株;富民有赎罪者,令于西湖开葑田数亩”反映了白居易对西湖的保护和治理。他鼓励贫民在西湖周边种植树木,以美化环境;同时,他还鼓励富人在西湖周围开垦葑田。葑田是一种人工湿地,通过人工挖掘而成,用于灌溉、养殖等目的。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护和恢复西湖的自然生态。
“历任多年,湖葑尽拓,树木成荫”说明了经过多年的治理,西湖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湖泊被葑田拓宽,树木茂盛,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这里的“湖葑尽拓”意味着湖泊周围的土地被葑田拓展,而“树木成荫”则形象地描绘了树木繁茂的景象。
“乐天每于此地,载妓看山,寻花问柳”反映了白居易在西湖边的日常生活。他喜欢带着歌女们一起欣赏山水之美,寻找花香。这里的“看山”指的是观赏远处的山景,而“寻花问柳”则是形容他与歌女们一起赏花、聊天的场景。
“居民设像祀之”说明居民们为了纪念白居易,设立了雕像以示敬仰。这种纪念方式不仅体现了白居易在杭州的影响力,也反映了当地人对他的尊敬和怀念。
“亭临湖岸,多种青莲,以象公之洁白”描述了一座位于西湖湖畔的亭子及其周围的环境。亭子靠近湖边,四周种植着青莲,象征着白居易的高洁品质。这里的青莲代表了他的纯洁和高尚,而亭子的地理位置则突出了他的地位。
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注释,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内容和主题。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还表现了白居易的政治理念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