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庆寺,自狮子峰、屯霞石发脉,堪舆家谓之火龙。石晋元年始创,毁于钱氏乾德五年。宋太平兴国元年重建,立戒坛。天禧初,改名昭庆。是岁又火。迨明洪武至成化,凡修而火者再。四年奉敕再建,廉访杨继宗监修。有湖州富民应募,挚万金来。殿宇室庐,颇极壮丽。嘉靖三十四年以倭乱,恐贼据为巢,遽火之。事平再造,遂用堪舆家说,辟除民舍,使寺门见水,以厌火灾。隆庆三年复毁。万历十七年,司礼监太监孙隆以织造助建,悬幢列鼎,绝盛一时。而两庑栉比,皆市廛精肆,奇货可居。春时有香市,与南海、天竺、山东香客及乡村妇女儿童,往来交易,人声嘈杂,舌敝耳聋,抵夏方止。崇祯十三年又火,烟焰障天,湖水为赤。及至清初,踵事增华,戒坛整肃,较之前代,尤更庄严。
西湖梦寻 · 卷一 · 西湖北路 · 昭庆寺
从历史变迁到文化传承,感受昭庆寺的传奇故事
- 昭庆寺的历史沿革
- 石晋元年始创与钱氏乾德五年毁坏
- 宋太平兴国元年重建与戒坛设立
- 天禧初年改名昭庆及其火灾经历
- 明洪武至成化年间多次修复与火患
- 昭庆寺建筑特色解析
- 狮子峰屯霞石为发脉
- 堪舆家称其为“火龙”
- 大雄宝殿铺地石的独特之处
- 昭庆寺在历史上的宗教活动
- 永智律师建万善戒坛
- 每年三月初三受戒仪式
- 僧侣云集,弘扬律宗
- 昭庆寺的佛教艺术表现
- 佛像雕刻与壁画艺术
- 佛经与书法收藏展示
- 古刹中的艺术品保护工作
- 昭庆寺在地方文化中的地位
- 香市交易与市场繁荣
- 与南海天竺山东部香客互动
- 乡村妇女儿童的参与与互动
- 昭庆寺的文化价值与现代意义
- 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播
- 旅游观光与文化遗产教育
- 当代对传统寺庙的新解读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