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恨遇真伽,斧斤残怪石。山亦悔飞来,与猿相对泣。
洞黑复幽深,恨无巨灵力。余欲锤碎之,白猿当自出。
张岱《呼猿洞》对:
洞里白猿呼不出,崖前残石悔飞来。
【注释】
- 痛恨遇真伽:痛恨遇到真伽(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自然现象或环境)。
- 斧斤残怪石:用斧子砍伐,留下怪异的岩石。
- 山亦悔飞来:山上的石头也后悔自己飞过来。
- 与猿相对泣:与被砍伐的白猿相互对哭。
- 洞黑复幽深:洞内黑暗且非常深。
- 恨无巨灵力:恨无法施展出强大的力量去改变现状。
- 余欲锤碎之:我要用锤子将这洞穴砸碎。
- 白猿当自出:希望被砍伐的白猿能够重新出现。
【赏析】
这首诗是张岱在其《西湖梦寻》中的第二卷中,关于西湖西路呼猿洞的描述。诗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破坏自然景观的人和行为的不满和忧虑。
首句“痛恨遇真伽,斧斤残怪石”,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们使用斧头砍伐树木的行为感到深深的痛惜和愤怒。”真伽”在这里可能是一个象征性的词汇,代表着自然界的力量或是某种不可知的存在。作者用“痛恨”一词,强烈地传达了他对于这种行为的厌恶。
接下来的两句“山亦悔飞来,与猿相对泣”,进一步描绘了这种破坏行为带来的后果。山体因为人们的砍伐而感到后悔,仿佛在哭泣,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环境对于人类行为的反应和不满。
最后两句“洞黑复幽深,恨无巨灵力。余欲锤碎之,白猿当自出”,是对前面情感的回应和升华。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够用强大的力量去摧毁这个洞穴,让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得以恢复。同时,他也期望白猿能够再次出现,象征着自然的生命力和恢复力。
这首诗通过对呼猿洞被破坏的场景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被破坏的痛心疾首和对自然恢复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