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者,南屏山之支麓也。穹窿回映,旧名中峰,亦名回峰。宋有雷就者居之,故名雷峰。吴越王于此建塔,始以十三级为准,拟高千尺。后财力不敷,止建七级。古称王妃塔。元末失火,仅存塔心。雷峰夕照,遂为西湖十景之一。曾见李长蘅题画有云:“吾友闻子将尝言:‘湖上两浮屠,保ㄈ如美人,雷峰如老衲。’予极赏之。辛亥在小筑,与沈方回池上看荷花,辄作一诗,中有句云:‘雷峰倚天如醉翁’。严印持见之,跃然曰:‘子将老衲不如子醉翁,尤得其情态也。’盖余在湖上山楼,朝夕与雷峰相对,而暮山紫气,此翁颓然其间,尤为醉心。然予诗落句云:‘此翁情淡如烟水。’则未尝不以子将老衲之言为宗耳。癸丑十月醉后题。”
林逋《雷峰》诗:
中峰一径分,盘折上幽云。夕照前林见,秋涛隔岸闻。
雷峰,古称中峰,亦名回峰,位于南屏山之支麓。此塔始建于宋代,原为十三级,后因财力不足减至七级,故有“王妃塔”之称。元末失火后,仅存塔心,成为西湖十景之一。林逋《雷峰》诗:
中峰一径分,盘折上幽云。
夕照前村见,秋涛隔岸闻。
长松标古翠,疏竹动微薰。
自爱苏门啸,怀贤事不群。
张岱《雷峰塔》诗:
闻子状雷峰,老僧挂偏裻。
日日看西湖,一生看不足。
时有薰风至,西湖是酒床。
### 诗句释义
- **中峰一径分**:描述雷峰的地理位置和道路分隔情况。
- **盘折上幽云**:形容山路曲折,通往深谷中的云雾缭绕之处。
- **夕照前村见**:指夕阳西下时分,可以看见村庄的美景。
- **秋涛隔岸闻**:描绘秋季江水波涛的声音,在岸边也能听见。
- **长松标古翠**:以长松为例,突出雷峰的自然之美。
- **疏竹动微薰**:竹子随风摇摆,发出细微的香气。
- **自爱苏门啸**:诗人自爱其诗意的表达,如同苏门四学士的诗文风格。
- **怀贤事不群**:怀念贤士,其行为与众不同。
### 赏析
林逋和张岱的两首诗歌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雷峰塔的风貌及其周边的自然美景和文化内涵。林逋的诗歌着重描绘了雷峰塔周围自然环境的美丽,如长松、疏竹等,以及雷峰夕照带来的宁静与美丽。而张岱的诗则更注重雷峰塔的文化象征意义,通过对比和想象,表达了他对雷峰塔的独特情感与理解。这两首诗共同勾勒出了雷峰塔的迷人景象,使其成为了西湖十景中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