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石今为新安吴氏书屋。山多怪石危峦,缀以松柏,大皆合抱。阶前一石,状若芙蓉,为风雨所坠,半入泥沙。较之寓林奔云,尤为茁壮。但恨主人深爱此石,置之怀抱,半步不离,楼榭逼之,反多?危塞。若得础柱相让,脱离丈许,松石间意,以淡远取之,则妙不可言矣。吴氏世居上山,主人年十八,身无寸缕,人轻之,呼为吴正官。一日早起,拾得银簪一枝,重二铢,即买牛血煮之以食破落户。自此经营五十余年,由徽抵燕,为吴氏之典铺八十有三。东坡曰:“一簪之资,可以致富。”观之吴氏,信有然矣。盖此地为某氏花园,先大夫以三百金折其华屋,徙造寄园,而吴氏以厚值售其弃地,在当时以为得计。而今至吴园,见此怪石奇峰,古松茂柏,在怀之璧,得而复失,真一回相见,一回懊悔也。
这首诗是苏轼的《题芙蓉石》,全文如下:
芙蓉石今为新安吴氏书屋。山多怪石危峦,缀以松柏,大皆合抱。阶前一石,状若芙蓉,为风雨所坠,半入泥沙。较之寓林奔云,尤为茁壮。但恨主人深爱此石,置之怀抱,半步不离,楼榭逼之,反多?危塞。若得础柱相让,脱离丈许,松石间意,以淡远取之,则妙不可言矣。吴氏世居上山,主人年十八,身无寸缕,人轻之,呼为吴正官。一日早起,拾得银簪一枝,重二铢,即买牛血煮之以食破落户。自此经营五十余年,由徽抵燕,为吴氏之典铺八十有三。东坡曰:“一簪之资,可以致富。”观之吴氏,信有然矣。盖此地为某氏花园,先大夫以三百金折其华屋,徙造寄园,而吴氏以厚值售其弃地,在当时以为得计。而今至吴园,见此怪石奇峰,古松茂柏,在怀之璧,得而复失,真一回相见,一回懊悔也。
- 注释:
- 芙蓉石:指位于杭州西湖边的一块巨大的石头,因其形状像芙蓉而得名。
- 新安吴氏书屋:指的是新安吴家建造的书屋。
- 山多怪石危峦:形容山上布满了奇特的岩石和高峻的山峰。
- 松柏:形容山上长满了松树和柏树。
- 阶前一石:指台阶前的一块石头。
- 芙蓉:形容石头的形状像荷花一样。
- 风雨所坠:因风雨侵蚀而坠落。
- 寓林奔云:比喻树木生长迅速,直冲云霄。
- 半步不离:形容非常爱护,不离开视线或身边。
- 危塞:形容形势险峻,难以通行。
- 础柱相让:比喻基础稳固,能够支撑起整个建筑。
- 淡远取之:形容艺术处理上追求意境深远,不拘泥于形式。
- 吴氏世居上山:吴家世代居住在山顶。
- 身无寸缕:形容贫穷,一无所有。
- 重二铢:古代货币单位两的重量为一两,二铢即半两。
- 典铺:古代商铺,此处指买卖古董的店铺。
- 东坡:苏轼的字。
- 译文:
这块名为芙蓉石的巨大石头现在是新安吴氏的书屋所在地。山上有许多奇特的岩石和高峻的山峰,还长满了松树和柏树。其中一块石头形状像一朵芙蓉花,因为被风雨侵蚀而坠落了一半进入泥土中。比起那些被树木包围的石头来说,它更加茁壮有力。但是很遗憾主人如此喜爱这块石头,把它紧紧地抱在怀里,不让任何距离,使得楼榭靠近它时显得更加危险和拥挤。如果它能与基础柱子相让,离地有一丈左右的距离,那么在松树和石头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用一种淡远的方式来处理它,那么就太美妙了。吴家的祖先曾经居住在山顶,主人十八岁时没有钱,被人轻视,被称为吴正官。有一天早上起床后,他捡到了一根银簪,只有两铢重,于是他就用牛血煮了来吃掉。从此以后,他经营了五十多年的生意,由徽州一直到达北京,成为了吴家经营八十三家典铺的老板。苏东坡说:“一根簪子的钱就能致富。”看看吴家的情况,确实是这样啊。这个地方原来是某个家族的花园,先父为了换取这座豪华的房屋,将其迁走并建造了寄园。而吴家却以很高的价格出售了这片废弃的土地,当时被认为是划算的交易。但是现在到了吴家园林,看到那些奇怪的岩石、奇特的山峰、古老的松树和柏树,以及在怀中失去又得到的东西,真是一次相遇就有一次后悔啊。
-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芙蓉石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芙蓉石的形象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诗中的“一簪之资,可以致富”一句,也暗示了财富并不是人生的全部,真正的幸福在于内心的满足和心灵的平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绘,传达出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