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三茅观观潮》诗:
黄幡绣字金铃重,仙人夜语骑青凤。
宝树攒攒摇绿波,海门数点潮头动。
海神罢舞回腰窄,天地有身存不得。
谁将练带括秋空?谁将古概量春雪?
黑鳌载地几万年,昼夜一身神血干。
升沉不守瞬息事,人间白浪今如此。
白日高高惨不光,冷虹随身萦城隍。
城中那得知城外,却疑寒色来何方。
鹿苑草长文殊死,狮子随人吼祗树。
吴山石头坐秋风,带着高冠拂云雾。
又《三茅观眺雪》诗:
高会集黄冠,琳宫夜坐阑。梅芳成蕊易,雪谢作花难。
檐月沉怀暖,江峰入坐寒。暮鸦惊炬火,飞去破烟岚。
徐渭的这首诗《三茅观观潮》和《三茅观眺雪》都是他游览西湖时所作的诗,表达了他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下面是对两首诗逐句的解释:
徐渭《三茅观观潮》
黄幡绣字金铃重,仙人夜语骑青凤。
宝树攒攒摇绿波,海门数点潮头动。
海神罢舞回腰窄,天地有身存不得。
谁将练带括秋空?谁将古概量春雪?
黑鳌载地几万年,昼夜一身神血干。
升沉不守瞬息事,人间白浪今如此。
白日高高惨不光,冷虹随身萦城隍。
城中那得知城外,却疑寒色来何方。
鹿苑草长文殊死,狮子随人吼祗树。
吴山石头坐秋风,带着高冠拂云雾。
徐渭《三茅观眺雪》
高会集黄冠,琳宫夜坐阑。梅芳成蕊易,雪谢作花难。
檐月沉怀暖,江峰入坐寒。暮鸦惊炬火,飞去破烟岚。
赏析
- 徐渭《三茅观观潮》:
- “黄幡绣字金铃重”:形容潮水声巨大,仿佛有金铃在叮当作响。
- “仙人夜语骑青凤”:描绘了夜晚观潮的景象,如同仙境一般。
- “宝树攒攒摇绿波”:形象地描写了树木摇曳在绿色波浪中。
- “海神罢舞回腰窄”:描述潮水的退去,如同一位舞蹈者收起裙摆一样。
- “天地有身存不得”:表达了对自然规律无法抗拒的无奈和敬畏。
- “谁将练带括秋空?”:这里的“练带”可能是指一种用丝绸制成的带子,用来束腰或挂饰。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他对世俗束缚的不满。
- “谁将古概量春雪?”:通过“古概”这个词,诗人表达了对古人智慧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现代生活的感慨,认为古代的智慧已经很难被现代人所理解。
- “黑鳌载地几万年,昼夜一身神血干”:这里描述了一只巨大的鳌鱼,它承载着大地数万年的时间,日夜不停地在水中游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
- “升沉不守瞬息事,人间白浪今如此”: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事物变幻无常的认识,认为即使是白浪这样的现象,也不过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无法抗拒其自然规律。
- “白日高高惨不光,冷虹随身萦城隍”:描述了一道冷艳的彩虹出现在天空中的景色,与城市的轮廓相映衬,给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感觉。
- “城中那得知城外,却疑寒色来何方”:这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城市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他认为人们往往只关注城市的繁华与喧嚣,却忽略了自然界的真实面貌。而诗人则试图引导人们走出城市,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 “鹿苑草长文殊死,狮子随人吼祗树”:通过对比鹿苑和狮子的行为,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生灵的独特观察和认识。他认为动物们虽然各有其独特的习性和行为方式,但却都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展现出了它们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 “吴山石头坐秋风,带着高冠拂云雾”: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吴山的石头上坐着一位文人,他带着高冠(古代士人的礼帽),静静地坐在秋天的风中。周围的云雾缭绕,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 整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同时,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他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义,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和领悟。
- 徐渭《三茅观眺雪》:
- “高会集黄冠,琳宫夜坐阑”:描绘了一幅僧人在夜晚聚在一起讨论经文的场景画面。这里的“黄冠”可能指的是僧人的法冠,而“琳宫”则可能是指僧人的居所或寺院。这句话通过描绘这一场景,表达了对僧人修行生活的赞赏和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对于修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梅芳成蕊易,雪谢作花难”: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变化的观察和体会。梅花经过春天的绽放后逐渐凋谢成为花瓣,而雪花则是从高空飘落下来。这种自然现象的变化让诗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短暂。同时,也反映出了他对生活中变化无常的感慨和思考。
- “檐月沉怀暖,江峰入坐寒”:描绘了一幅冬日里僧人在寒冷中取暖的场景画面。这里的“檐月”可能是指寺庙屋檐上的月亮,而“江峰”则可能是指寺庙附近的江景。通过这些景象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于冬天寒冷气候的感受以及对温暖环境的渴望之情。
- “暮鸦惊炬火,飞去破烟岚”:描绘了一群乌鸦突然飞起打破了烟雾的情景画面。这里的“暮鸦”可能是指乌鸦在黄昏时分飞翔的景象,而“炬火”则可能指代寺庙内点燃的灯火。这个场景让诗人感受到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互动关系以及自然界的奇妙之处。
- 整首诗通过描绘僧人在夜晚聚在一起讨论经文的场景、梅花凋谢成花瓣的过程以及江景中乌鸦飞起打破烟雾的景象等自然现象,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会。这些描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为读者提供了更为直观的审美体验。同时,这些景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轮回、季节更替等哲学问题的思考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