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扰复阗阗,鸡声妨晏眠。
江城收宿雨,衰发受新年。
寒尽梅花后,春生草阁前。
郊原芳草近,早问石湖船。
【注释】
扰扰:喧闹;阗阗:形容人声嘈杂。鸡声:报晓的鸡鸣声。晏眠:晚睡。江城:江边的城镇。收宿雨:春雨过后,停止下雨了。衰发:指头发花白、稀疏。寒尽:寒霜消失。梅花:早春时节开放的梅树花,这里借指春天。草阁前:草屋前面。郊原:郊外的原野。芳草:青草。
【赏析】
此诗为诗人晚年之作,作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正月,当时作者在江西鄱阳县草堂寓所。诗人以新岁新春为题,抒发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及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不事雕琢,却感情真挚,意境优美,耐人寻味,是唐诗中别具一格的佳作。
首句“扰扰复阗阗”,写新年之际,城中一片喧阗热闹的景象。“扰扰”与“阗阗”都是声音杂乱的意思,而“复”字则表明这种嘈杂声又起,与上文的安静形成强烈对比,更突出了新年的气氛。接着,“鸡声妨晏眠”,诗人由喧闹的市井写到自家庭院中,夜深人静之时,家中的鸡叫声破坏了他的美梦,这一句看似寻常的描写中却蕴含着深深的忧愁与无奈。
次句“江城收宿雨,衰发受新年。”诗人由听觉转到视觉,描述了新年里江城的景色。“收宿雨”三字形象地描绘了春雨初歇的景象,雨水洗净了大地,也洗净了人们心中的烦忧。然而,“衰发受新年”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他的头发已经花白,身体也已不再强壮,但新的一年仍然如期而至。这种对比更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第三句“寒尽梅花后,春生草阁前。”诗人将视线转向了远方的田野。此时,梅花已经凋零,春意盎然,草阁前的小草已经开始萌发绿芽。这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更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因为只有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国家才能真正迎来新的生机与希望。
最后一句“郊原芳草近,早问石湖船。”诗人将视线再次转向了家乡。此时,家乡的郊外已经开满了芳草,春意正浓。他早早地就向故乡的朋友询问了船只的消息,想要尽快返回故里。这一动作更加凸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朴素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既展现了诗人对新年的喜悦与期待,又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