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自处危疑地,天下遑遑尚握兵。
千载计功真足掩,一时起事岂无名。
未论时宰能生杀,须信天王自圣明。
地下有知应不恨,万人争看墓门旌。

读于肃悯旌功录有感 其二

老臣自处危疑地,天下遑遑尚握兵。
千载计功真足掩,一时起事岂无名。
未论时宰能生杀,须信天王自圣明。
地下有知应不恨,万人争看墓门旌。

注释:

  • 老臣:指文徵明,他在诗中将自己比作处于危险和疑虑之中的老臣。
  • 天下:意指国家或天下大局。
  • 千载:千年之后。
  • 计功:功绩的计算。
  • 时宰:当时掌权的人。
  • 天王:这里指代文徵明自己,因为“天王”在古代常用来指代皇帝。
  • 墓门旌:墓前的石碑或铭文,用于表彰死者的功德。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著名文人文徵明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中的第二首。诗人以老臣自居,表达了他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历史评价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千载计功”与“一时起事”的对比,揭示了历史评价往往带有时代局限性的问题。同时,诗人也通过提及“地下有知”,表达了对那些默默无闻、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的怀念与敬意。整体而言,此诗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以及对历史公正性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