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锁高垣事可吁,更凭何罪易皇储。
诸公方有同谋惧,识者能无意外虞。
机会如斯何可失,功名之际本难居。
冤哉一掬江湖血,信史他年未必书。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者的思想观点态度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的能力。
鉴赏时,先要通读全诗,了解大意,对诗句进行赏析,然后分析诗人在诗中展现的思想感情。最后,根据题干的提示,对诗歌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
(1)
首句写“固锁高垣”,表明了诗人的感慨。高墙,是牢狱,这里指牢笼。诗人以“固”字起笔,写出了牢笼之高,牢狱之深,从而引出下句“事可吁”三字,表达了诗人因徐有贞冤死而发出的感叹。
(2)
第二句用“何罪”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徐有贞无辜被杀的惋惜之情。“更”“凭”二字,写出了诗人对于徐有贞无辜被害感到痛惜,同时表现出了诗人对于朝廷用人不当的愤慨。
(3)
第三句“诸公”指的是那些与徐有贞同案被害的大臣们,“方有同谋惧”是说他们当时正在谋划营救,但是又担心一旦行动失败会连累到自己。
(4)
第四句是说,如果徐有贞无罪而被杀,那么朝廷就会失去许多贤臣良将。“识者能无意外虞”中的“虞”,是预料的意思,“意外虞”就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5)
第五句“机会如斯何可失”表明了诗人对徐有贞冤死的惋惜之情。“何可失”的意思是:怎么可以轻易放弃呢?这里的“机会”,指的是徐有贞为朝廷作出贡献的机会。
(6)
第六句是诗人对前一句的解释,意思是:徐有贞为朝廷作出的贡献如此之大,所以,徐有贞的冤死是不应该的。
(7)
最后两句是抒发诗人的感慨,即徐有贞的冤死是不可挽回的损失了。“一掬江湖血”中的“江湖”,指代徐有贞,“信史他年未必书”,意为历史终归是要记载这些事实的。
【答案】
首句写“固锁高垣”,表明了诗人的感慨。高墙,是牢狱,这里指牢笼。诗人以“固”字起笔,写出了牢笼之高,牢狱之深,从而引出下句“事可吁”三字,表达了诗人因徐有贞冤死而发出的感叹。
第二句用“何罪”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徐有贞无辜被杀的惋惜之情。“更”“凭”二字,写出了诗人对于徐有贞无辜被害感到痛惜,同时表现出了诗人对于朝廷用人不当的愤慨。
第三句“诸公”指的是那些与徐有贞同案被害的大臣们,“方有同谋惧”是说他们当时正在谋划营救,但是又担心一旦行动失败会连累到自己。
第四句是说,如果徐有贞无罪而被杀,那么朝廷就会失去许多贤臣良将。“识者能无意外虞”中的“虞”,是预料的意思,“意外虞”就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第五句“机会如斯何可失”表明了诗人对徐有贞冤死的惋惜之情。“何可失”的意思是:怎么可以轻易放弃呢?这里的“机会”,指的就是徐有贞为朝廷作出贡献的机会。
第六句是诗人对前一句的解释,意思是:徐有贞为朝廷作出的贡献如此之大,所以,徐有贞的冤死是不应该的。
最后两句是抒发诗人的感慨,即徐有贞的冤死是不可挽回的损失了。“一掬江湖血”中的“江湖”,指代徐有贞,“信史他年未必书”,意为历史终归是要记载这些事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