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散平生一布裘,纸窗竹榻自夷犹。
常贫总坐能诗累,绩学曾为应举谋。
方外老僧邀结夏,山中啼鸟伴吟秋。
病妻稚子从侵迫,眉上元来不着愁。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所作,表达了他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萧散平生一布裘:“萧散”形容人的精神状态或生活方式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布裘”即用布做的帽子或衣服,这里用来象征简朴的生活状态。整句意思是诗人一生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就像穿着一顶破旧的布衣。

  2. 纸窗竹榻自夷犹:“纸窗”是指没有窗纸的窗户,可能是为了防止风雨进入屋内而采用的简陋方式。“竹榻”是用竹子制作的床榻。这句描述了诗人在简陋的环境中,依旧能悠闲地思考和享受生活。

  3. 常贫总坐能诗累:“常贫”表示诗人一生都过着贫困的生活。“坐能诗累”意味着诗人经常坐在简陋的环境中创作诗歌,虽然生活贫困,但他从不放弃文学创作。

  4. 绩学曾为应举谋:“绩学”是指勤奋学习。“应举谋”指的是准备参加科举考试。这句表达了诗人为了考取功名,曾经努力学习,并为此做出了努力的准备。

  5. 方外老僧邀结夏:“方外”是指出家人。“结夏”是指佛教中的一种仪式,意指夏天结束前的聚会。这句描述了诗人邀请了一位出家的老僧人一同度过夏天,可能是因为老僧的智慧与经验能给诗人带来启迪。

  6. 山中啼鸟伴吟秋:“山中”指的是山林之中。“啼鸟”是指山中鸟儿的鸣叫声。这句描绘了诗人在山林中,听着鸟儿的叫声陪伴自己吟诵秋天的景象。

  7. 病妻稚子从侵迫:“病妻”是指生病的妻子。“稚子”是年幼的孩子。这句表达了家中的妻子患病,年幼的孩子也需要照顾,使得诗人的生活压力增大。

  8. 眉上元来不着愁:“眉上”是指眉毛之上。这句是说诗人以前从未有过忧愁,但现在因为家庭的原因,他的眉头也难以舒展,不再轻松。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虽然生活困苦但依然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环境、与僧人的对话以及家庭生活的艰辛,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的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如纸窗、竹榻、山中啼鸟等,都富有诗意,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当时的情景。同时,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责任也在诗中得到了体现,展现了他的豁达胸怀和对家庭的关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