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襕憔悴走埃尘,曾有声名动缙绅。
零落田园多故后,淹留场屋过时人。
群居学道能违俗,半世收书不讳贫。
怪是偏多岩壑意,自家生长太湖滨。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形式特点。
诗句释义与赏析:
- 白襕憔悴走埃尘,曾有声名动缙绅:
- 白襕:这里指的是穿着白衣的僧人,因为白衣通常代表出家人的身份。
- 憔悴走埃尘:形容僧人因长期修行而显得憔悴,行走在尘埃之中,形象地描绘了僧人们在尘世中的生活状态。
- 声名动缙绅:指僧人曾因其名声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誉。
- 零落田园多故后,淹留场屋过时人:
- 零落:这里表示僧人曾经拥有的家园、田园已经破败不堪,可能是因为战乱或其他原因导致。
- 多故后:说明这些田园之所以零落是由于经历了一些变故或动荡。
- 淹留场屋过时人:指僧人长时间滞留在外,成为了时代变迁中的一员,被时人遗忘。
- 群居学道能违俗,半世收书不讳贫:
- 群居学道:僧人与众多同道一起学习佛法,追求精神上的解脱。
- 能违俗:能够超脱世俗的纷扰,保持内心的清静。
- 半世收书不讳贫:指僧人一生致力于佛学的研究,尽管生活贫苦也不改其志,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追求。
- 怪是偏多岩壑意,自家生长太湖滨:
- 怪是: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僧人与众不同的生活态度的惊讶。
- 偏多岩壑意:意味着僧人有着与众不同的性格,偏爱隐居于山间水边的自然景色中,与世无争。
- 自家生长太湖滨:强调僧人来自太湖之畔,这里的太湖不仅指地理上的太湖,也可能寓意着一种天然的美和宁静,与僧人的生活方式相契合。
整体理解与评价: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僧人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征,展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解脱的一面。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慨。通过对诗中意象和关键词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这位僧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生活方式的认同与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