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壑溟沉古隧长,飞楼散尽柏苍苍。
空山雨露曾沾溉,春水鱼龙已奋扬。
地脉何由关至治,野人犹解说先皇。
只应坏碣奎文在,秋草难埋永夜光。
柏子潭
柏树子(即柏苍,柏子)的潭水清澈,
深壑中的古代隧洞很长。
高楼的飞檐散尽了柏树的翠色,
空山中雨露曾经滋润过。
春日的水面上鱼龙已经奋起游动,
大地的脉络如何与治理相连?
野人依然解说着先皇的业绩,
只应该坏碣奎文仍在,秋草难以埋没永夜的光芒。
【注释】:
柏子:一种树木,可作药材。
古隧长:指柏树子潭水很深。
松楼:松树枝条交错如楼。
柏苍苍:指柏树茂盛的样子。
空山:空旷的山野,指柏树子潭周围环境幽静,没有多少杂音。
沾溉:滋润。
奋扬:兴起、振作。
地脉:地理的脉络或地势。
关:关联的意思。
至治:最高的治理水平。
野人:指隐士。
奎文:奎星,二十八星宿之一,古人认为奎星代表文章,这里借指学问。
只应坏碣:只应当毁坏那碑碣。
坏碣:损坏碑碣。
奎文在:奎星仍在,有文章流传。
永夜光:永远的光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柏子潭为中心,通过描绘山水景物和抒发感情来表现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首句“绝壑溟沉古隧长”,描绘出一片深邃幽远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与壮美。接着“飞楼散尽柏苍苍”,又描绘出了一幅飞檐凌空、绿意盎然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
中间两句“空山雨露曾沾溉,春水鱼龙已奋扬”,则进一步将自然景观与人类活动相结合,表现出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互交融的美好景象。而“地脉何由关至治”一句,则提出了一个问题,引人深思。诗人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与人类社会关系的看法。
最后两句“只应坏碣奎文在,秋草难埋永夜光”,则以一个哲理性的结尾,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憧憬。诗人相信,只要人们继续努力,就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