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踪迹两峰间,疋马重来不及攀。
曾有题名留坏壁,羞将尘面见青山。
未应啼鸟知人乐,空望清泉裹茗还。
寄谢故人休见诮,百年双足会须闲。
【译文】
在醉翁亭饮酒未能成功,寄给滁州的老友。
当时足迹在两峰之间,骑着马赶路来不及攀登。
曾经题名在破壁上,羞愧将尘土面见青山。
没有鸟鸣人知我乐,空望着清泉煮茶归来。
寄谢故人莫见怪,百年双足会须闲。
【注释】
①游醉翁亭:游览醉翁亭。醉翁亭位于滁州市琅琊区西南约7公里的丰山南麓。
②不果:未成、不成。
③踪迹:指足迹。
④两峰间:指醉翁亭所在丰山与琅邪山之间的山谷。
⑤疋马:一匹马。重(chóng)来不及:来不及。
⑥题名:题写的诗句或字迹。坏壁:破败的墙壁。
⑦羞将:怎可。尘面:尘土满面。
⑧啼鸟:鸣叫的鸟。见:看见。
⑨空望:徒然眺望。清泉裹茗:用清泉泡茶。
⑩寄谢:寄语,告诉。故人:老朋友。休见诮:不要责备。
⑪百年双足:百年之后,能双双自由行走。双足,代指脚。
⑫会须:也必定。闲:闲适,安逸。
【赏析】
这首五言诗是诗人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秋,因“三上”而不得志,退居金陵时所作。首联写诗人欲游醉翁亭,却因故未能如愿;颔联承上启下,写诗人曾题诗于醉翁亭的石壁之上,但因山高路远,诗人无法及时赶到现场观赏,只好遗憾地看着那些题诗的石壁;颈联写诗人曾在醉翁亭中题诗作画,如今只能看到那些破落的墙壁和被风吹动的落叶;末联抒发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向往。全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