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君琉璃杯,酌君琥珀酒。
听我高歌行路难,使君悲欢两无有。
君不见瞿塘水险天下无,扁舟夜过捷吹嘘。
蚕丛鸟道削如壁,驽骀经行百无失。
王良能谙六马情,十二衢中似镜平。
不知一旦生轗轲,鸾车辐折马尽惊。
吁嗟世事难自料,或有鬼神司权衡。
仪秦口辩周张吃,逢时皆可取公卿。
劝君酒,君莫辞,富贵荣华自有时。

【注释】

奉君琉璃杯,酌君琥珀酒。奉君:敬奉君主;琉璃杯、琥珀酒:指贵重的酒杯和美酒。

听我高歌行路难,使君悲欢两无有。听:聆听。高歌:大声歌唱。使君:对对方的尊称。悲欢两无有:既无悲伤,也无欢乐。

君不见瞿塘水险天下无,扁舟夜过捷吹嘘。君不见:你没有看到。瞿塘水: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水流湍急。扁舟:小船。夜过:乘船夜渡。捷吹嘘:顺风扬帆。

蚕丛鸟道削如壁,驽骀经行百无失。蚕丛:古蜀国的地名,传说中是蜀王蚕丛所治之地。鸟道:指曲折的道路。驽骀:劣马,这里指普通车辆。经行:经过。百无失:没有失误。

王良能谙六马情,十二衢中似镜平。王良:春秋时人名,相传曾以善御车著名。谙:熟悉、通晓。六马:古代一车四马,共六匹。十二衢:十二条大路。衢:道路。

不知一旦生轗轲,鸾车辐折马尽惊。一朝:忽然之间。轗轲(hè kē):车轮轧过石头的声音。鸾车:华贵的车。辐折:车辐折断。

吁嗟世事难自料,或有鬼神司权衡。吁嗟:感叹。世事:世间之事。自料:自己估量。司权衡:掌管秤杆的人,比喻掌握权柄者。

仪秦口辩周张吃,逢时皆可取公卿。仪秦:战国时秦国大臣。口辩:善于言辞。周张吃:言词流畅,善于辞令。逢时:碰上时机。取公卿:被举荐为官。

劝君酒,君莫辞,富贵荣华自有时。劝君:劝你饮酒。辞:推辞。富贵荣华:高贵和荣华显耀。自有时:自然会有的时候。

【赏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因遭谗毁而离开长安(今陕西西安),流落江陵、金陵一带,穷愁潦倒,心情抑郁不平,于是写下《将进酒》这首诗,借咏叹人生苦闷,抒发了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向往之情。

第一首前两句写诗人为君主献上贵重的美酒和佳肴,接着以“听我高歌”四句,描写了君主沉湎美酒佳肴之中,纵情声色,不思朝政,以致国运危殆,民不聊生,最后用“王良能谙”二句,讽刺君主昏庸无能,不能辨别贤臣良将,致使奸邪小人得志,国家陷于危亡。

第二首起句“君不见”三字承上启下,点明主题;“瞿塘水险天下无”,写山高水深,形势险恶,暗喻君主身边奸佞之徒如瞿塘水一般危险;“扁舟夜过捷吹嘘”,写一个身轻如燕的文士在夜晚乘着小舟经过瞿塘峡口,顺风而行。这两句表面上写舟行之速,实际上暗指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下面“蚕丛鸟道削如壁”,写蜀地崎岖狭窄的山路,如同刀削的墙壁一样陡峭,暗喻朝廷中的小人如刀削般险恶可畏。“驽骀经行百无失”,写普通的车马也能安全通过,暗示皇帝身边的人虽然平庸但并无大害。

以下几句则写王良驾车,骏马奔腾,车驾安稳,而銮舆却颠簸不定,最后“吁嗟世事难自料”一句总结全诗,感叹世事难以预料,即使像神鬼那样主宰万物的也难以预测。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受排挤失意后,面对现实而产生的愤懑不平之情。他一方面歌颂那些安禄山、史思明这样的野心家能够施展抱负,另一方面又揭露这些野心家的丑恶行径。诗人认为,这些野心家都是些“口辩周张吃”的奸邪之人,他们逢时而得势,一旦失败就会身败名裂。因此,他劝告君王要提防这些阴谋家,不可掉以轻心。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独特之处。它运用夸张与比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把一些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形象,使人听了容易领会。例如:“君不见瞿塘水险天下无,扁舟夜过捷吹嘘”一句中“瞿塘水险天下无”是夸张;“君不见”后面三句则是对夸张的进一步发挥与补充,把道理说得更明白易懂。此外,这首诗还采用了直陈其事的写法,把一些道理说得非常明白,使人一听就能听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