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犀花落芙蓉绽,知他雁门开未。
金谷园中,平泉庄上,又见许多兴废。
今非昔比。
试仔细思量,越添憔悴。
怕上高楼,夕阳山外水东逝。
重经王谢邻里,尚依然认得,门巷还是。
车马谁来,管弦何在,惆怅盛筵难继。
吾生老矣。
比宋玉愁多,更加一倍。
月到窗前,满城砧韵起。

【注释】

1.木犀:桂花。芙蓉:荷花。

2.雁门:地名,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

3.金谷园:晋代金谷园是石崇与绿珠的别墅,后来成为王恺与潘岳争斗的场所。

4.平泉庄:汉代平泉侯赵充国所居,后为汉成帝皇后卫子夫的住所。

5.兴废:兴起和衰落。

6.今非昔比:现在与过去不同了。(今:现在的;昔:过去的)。

7.仔细:详细地。思量:考虑、思索。憔悴:形容人因忧愁而面容消瘦。

8.越添:越发。

9.怕上高楼:怕登上高楼(登高远望)。

10.夕阳山外水东逝:太阳落山的时候,江水流向东南而去。(山外:指山的外面;水东逝:水流到东方而去)。

11.王谢:东晋时期王导、谢安等大族。邻里:邻居。

12.车马谁来:有谁驾着车子来。(车马:车辆马匹)。

13.管弦何在:音乐演奏在哪里?

14.吾生老矣:我老了。

15.愁多:愁思太多。

16.月到窗前,满城砧韵起:月亮到了我的窗前,听到那捣衣的声音,就想起远方的亲人,思念之情难以抑制。

【赏析】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作者以“秋感”为题,借咏木犀花、芙蓉、雁门、平泉、王谢、车马、管弦、砧声等物,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和个人身世之悲。
上片写秋景。开头三句:“木犀花落芙蓉绽,知他雁门开未。”木犀即桂花,芙蓉即荷花。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木犀花已落下,荷花又绽开了。但不知你家乡的雁门什么时候才能开通呢?“知他”,即“知几”。“雁门开未”,即“雁门何时开通”。“知几”是“知道什么时候”的意思。这里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明自己对家乡的关心。“金谷园中,平泉庄上,又见许多兴废。今非昔比。试仔细思量,越添憔悴。”金谷园和平泉庄都是晋代贵族豪门聚居的地方,诗人曾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如今重经此地,看到很多破败的景象,不禁感慨万千,觉得世事的变化真叫人难以预料。“今非昔比”是“现在与过去不同了”,“今非昔比”意思是“现在与过去不同”。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感叹和忧虑。“越添憔悴”是“越发憔悴”。这一句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无奈。
下片写秋情与秋思。“怕上高楼,夕阳山外水东逝。”诗人担心自己爬上高楼,看到夕阳西下,江水向东流去的情景。这里用“怕上高楼”来形容自己害怕看到日落西山、江水东流这样的景色,也反映了他对故乡生活的怀念和眷恋之情。“重经王谢邻里,尚依然认得,门巷还是。”诗人重新经过旧时的邻居,发现他们仍然认识自己,门前的小巷也还像从前一样。然而,岁月流逝,人事全非。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实变迁的感慨。“车马谁来,管弦何在?”“车马”是指旧时亲友前来探望或送行的场面,“管弦”是指音乐演奏的场景。诗人问及这些往日的热闹场景如今还有没有?表达出他对旧日亲友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担忧。“惆怅盛筵难继”,这里的“盛筵”是指盛大的宴会,而“难继”则表示这种宴会很难再继续下去。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旧日亲朋好友的深深怀念以及对失去亲人的痛苦感受。“吾生老矣!比宋玉愁多,更加一倍。”最后一句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感慨和总结。他觉得自己已经老了,而且比古人更为不幸,他的愁绪更多,是古代著名诗人宋玉的两倍之多。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和悲哀。
整首词通过描绘美丽的秋景、回忆过去的生活以及面对现实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和不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