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湿黄梅。
深院闲阶处处苔。
抱得细筝防浥损,慵开。
为谁搊取早归来。
有路到天台。
欲寄封书没个媒。
窗外芭蕉声作阵,可猜。
那有相如奏赋才。

南乡子其一

细雨湿黄梅。深院闲阶处处苔。抱得细筝防浥损,慵开。为谁搊取早归来。

有路到天台。欲寄封书没个媒。窗外芭蕉声作阵,可猜。那有相如奏赋才。

注释:

  1. 南乡子:词牌名。
  2. 其二:词牌名。
  3. 细雨湿黄梅:细雨沾湿了黄色的梅子。
  4. 深院闲阶处处苔:深深的庭院,台阶上长满了青苔。
  5. 抱得细筝防浥损:抱着细长的琴筝,防止受潮受损。
  6. 为谁搊取早归来:为了谁而弹奏,直到天黑才回来?
  7. 有路到天台:有一条路可以通往天台山。
  8. 欲寄封书没个媒:想要寄出一封信却没有邮差或邮船。
  9. 窗外芭蕉声作阵:窗外的芭蕉叶被风吹动发出阵阵响声。
  10. 那有相如奏赋才:哪里有像扬雄(字子云)那样擅长写赋的才子。扬雄是西汉文学家,辞赋家,汉成帝时给事黄门,后官至大夫、给事中,与司马相如并称“扬马”。
    赏析:
    《南乡子·细雨湿黄梅》是北宋词人贺铸的一首词。这首词描写作者在深宅大院内弹琴抒怀的情景。全词意境清新,婉丽含蓄,富有生活情趣。
    上片写弹琴情景。起首两句点明季节和环境:春末夏初,绵绵细雨,湿润了庭院里那些黄梅树的果实,也滋润了台阶上的青苔。“抱得细筝”,说明作者是一位爱弹琴的人;“防浥损”三字表明他对琴筝的珍视。然而,他并不急于抚弦弹奏,而是懒得去开启它。这一句看似平常,但仔细玩味,却有别样的滋味。原来,他之所以不愿打开琴瑟,并非真的因怕弄脏了琴筝,而是由于心中有所思,所以无心去弹。“慵开”二字,既写出了他那种悠然自得的心境,又暗寓了他的寂寞情怀。接下来两句,由弹琴转入弹筝。“为谁搊取早归来?”这是说,他为什么要弹这么早呢?其实,他是在为自己弹琴,弹到自己觉得合意的时候,才懒得去打开琴瑟。这一问一答之间,透露出了一种深沉的人生感慨。
    下片写寄书之情。过片两句,承上启下,由琴筝转到书信。“有路到天台”一句,表明他虽然身居深宅大院,但仍然心系天台山,渴望能到天台去走走看看。但是,天台山离这里太远了,没有邮递人员或邮船来往,他只好望山兴叹。“欲寄封书”四字,把读者引入了一种空寂苍茫的境界之中。“窗外芭蕉声作阵”,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境界的气氛。芭蕉叶在风中摇曳生姿,仿佛在为远行的朋友送别。然而,朋友并没有因此而感到高兴,因为他知道,即使他真的去了天台,也无法将他的思念寄达对方手中。结尾两句,以反诘句收束全词。“那有相如奏赋才”,意思是哪里能找到像扬雄那样擅长写赋的才子呢?“相如”指扬雄,“奏赋”即作文。这句既是对友人的安慰之语,也是对自己的激励之言,表达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