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滑春融,见笙歌过处,一点娇红。
惊传木兰身上,擎出芙蓉。
嫣然半面,甚波光、摇荡帘栊。
惟属取,知情晚炤,穿窗常近芳容。
自喜凌波未动,趁牙樯宛转,已渡桥东。
应怜冶游醉客,踏破芳茸。
彩云渐远,望归帆、怨极西风。
都道是、甄妃出浴,不知此赋谁工。
汉宫春·其三·船上美人
水滑春融,见笙歌过处,一点娇红。
惊传木兰身上,擎出芙蓉。
嫣然半面,甚波光、摇荡帘栊。
惟属取,知情晚炤,穿窗常近芳容。
自喜凌波未动,趁牙樯宛转,已渡桥东。
应怜冶游醉客,踏破芳茸。
彩云渐远,望归帆、怨极西风。
都道是、甄妃出浴,不知此赋谁工。
注释:
- 水滑春融:水面光滑如春水融化。
- 见笙歌过处:看到歌舞乐声从身边经过。
- 擎出芙蓉:如同荷花般挺立。
- 嫣然半面:形容女子微笑时半边脸的样子。
- 波光:指水中的光影。
- 凌波:指女子轻盈地在水上行走,常用来形容女子步履轻盈。
- 冶游:指风流放荡的生活或行为。
- 穿窗常近芳容:经常穿过窗户欣赏美丽的面容。
- 凌波未动:比喻女子行走时姿态优雅。
- 牙樯宛转:船只行驶时摇曳不定,形象生动。
- 应怜:值得同情。
- 彩云:此处代指远方的景色或情感。
- 甄妃出浴:历史上著名的美女甄宓曾于洛水洗澡,此处用以形容女子的美丽。
赏析:
《汉宫春·其三·船上美人》是明朝徐石麒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美人站在船上的情景,通过对色彩、光影和动态的精心刻画,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卷。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如将女子比作“芙蓉”,将她的美貌与“水中的光影”相联系,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和美感。同时,词中的“自喜凌波未动”等句子,则表达了作者对美人行走姿态的赞叹之情,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内涵。整体而言,《汉宫春·其三·船上美人》以其优美的词句和深刻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