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恋残年漫有情,夜堂烧烛待天明。
不愁老大无同辈,祇觉聪明愧后生。
得岁笑看新旧历,无眠厌听短长更。
香消酒冷人初静,忽报晨鸡第一声。

【注释】

辛亥:指1921年。除夕守岁,即除夕之夜不睡觉,等候天明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坐恋”句:留恋着过去的岁月。“残年”,指晚年的时光。“漫有情”是说,过去的时光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是还留有感情。

“夜堂”句:在夜里的客厅里点起了蜡烛,等待天亮。“夜堂”指夜晚的大厅。“烧烛”,点燃蜡烛,为的是照亮黑暗的大厅以便在大厅中等待天明。“待天明”是说,等待天亮以便迎接新年的到来。

“不愁”句:不怕自己年纪大没有同辈的人可以交心谈心。“无同辈”,没有可以共同交流的朋友。“无同辈”,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同辈”,朋友。“后生”,年轻一代的人。“后生”指年轻一代的人。

“得岁”句:新年的时候,要看看新旧历法是否一致。“得岁”,新年到来的时候。“笑看”,笑眯眯地看着。“新旧历”,新的和旧的历书。“新历”是新年时的历法。“旧历”,旧时的历法。“看”,读作kàn。

“无眠”句:睡不着觉,厌烦地听着更鼓声。“厌听”是厌烦地聆听。“更”,古代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短长更”,更鼓的声音长短不一。“短”,短促;“长”,悠长。

“香消”句:香烟消失了,人也静下来了。“香消”,烟已熄灭。“人初静”,“人”是指人,“初”是指刚刚。“静”是寂静无声的意思。

“忽报”句:忽然听到公鸡打鸣了。“晨鸡”,清晨打鸣的公鸡。“第一声”,第一声啼叫。

【译文】

我留恋着逝去的年华,心中充满了感情,我在夜里的大厅里点燃了蜡烛,等待到天明,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不用担心自己年纪大了就没有人会和我交流思想。只感到自己在智慧方面比年轻人差一些,感到惭愧。

在新旧交替之际,要仔细地阅读新年的日历,看看新旧年的日期是否相同,还要细心地聆听更鼓的长短声,以便知道时间的流逝。

当香烟燃尽的时候,人也就安静下来了。忽然听到公鸡打鸣的第一声,才知道新年已经开始了。

【赏析】

这首诗写于1921年除夕之夜。作者在辛亥年(辛亥革命)的除夕之夜守岁,回忆了辛亥年前后的一些事情,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易逝、光阴难留的感慨。

首联起笔突兀,直抒胸臆。开头二句说,留恋着过去的岁月,夜深犹未入睡。这里既写了守岁时的情景,也反映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这两句诗看似平常,却蕴含着诗人的无限感慨。辛亥年以前的生活,一去不复返,而自己却仍滞留在这个时期内,这种强烈的对比感,使诗人深感人生的易逝和光阴的无情。

颔联承上启下,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前一句说,在夜深的时候还在大厅里点亮了蜡烛,等待着天亮的到来,好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一联既写了守岁的具体情形,又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他既珍惜时间,又感叹人生易逝。而后一句说,不必担心自己年纪大了就没有人会和他交流思想和谈论心事,只要自己聪明一点,总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的。这一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易逝、光阴难留的感慨。因为自己虽然年纪轻,但毕竟还是一个“少年人”,所以,尽管年纪轻,但却担心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也是很符合实际的。

颈联承接上文,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这两句说,到了新旧交替之际,要仔细地阅读新年的日历,看看新旧年的日期是否相同,还要细心地聆听更鼓的长短声,以便知道时间的流逝。这一联既写出了守岁的具体情形,又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一方面,诗人在新旧交替之际,感到时间过得很快,所以特别留意日历上的日期;一方面,诗人在守岁之时,心情非常焦急和烦躁,所以特别不耐烦地聆听更鼓的长短声。

尾联承上启下,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这两句说,当香烟燃尽的时候,人也就安静下来了。忽然听到公鸡打鸣的第一声,才知道新年已经开始了。最后一句说,等到第一声鸡啼响起来的时候,才发现新年已经开始了。这一句既是对前一句的具体化,又是对全诗内容的概括。这一句既是对上文的总结,又是对下文的过渡。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在新的一年到来时的愉快心情,又表达了诗人对新的一年寄予的美好祝愿。

这首诗写得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语言通俗流畅,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才华和气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