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阳文学倦官职,十年归来四壁立。
探囊大笑得片纸,不啻琼球加拾袭。
携来示我俾品评,谓是名僧巨然笔。
涣迹漓踪那辨真,行间双印还堪识。
古篆依稀赣州字,先宋流传非一日。
要知源委出珍藏,未论谁何定名迹。
墨渝纸敝神自存,老笔嶙皱况超逸。
冈峦迤逦蒙密树,浦溆萦纡带村室。
盘盘细路绕山椒,斜引鱼梁更东出。
途穷山尽得幽居,穹宫杰构临清渠。
仙邪佛邪定何处,仿佛胜境如匡庐。
还从文学问何如,大笑谓我言非虚。
自言远游真不俗,曾见庐山真面目。
五老之峰披白袍,玉虹万丈时飞瀑。
某丘某壑皆旧游,展卷晴窗眼犹熟。
秪今老倦到无由,对此时时作卧游。
惭余裹足不出户,闻君此语心悠悠。
高怀只尺已千里,眼中殊觉欠扁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名为《题黄应龙所藏巨然庐山图》。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注释:

诗句:

  1. 筠阳文学倦官职,十年归来四壁立。
  2. 探囊大笑得片纸,不啻琼球加拾袭。
  3. 携来示我俾品评,谓是名僧巨然笔。
  4. 涣迹漓踪那辨真,行间双印还堪识。
  5. 古篆依稀赣州字,先宋流传非一日。
  6. 要知源委出珍藏,未论谁何定名迹。
  7. 墨渝纸敝神自存,老笔嶙皱况超逸。
  8. 冈峦迤逦蒙密树,浦溆萦纡带村室。
  9. 盘盘细路绕山椒,斜引鱼梁更东出。
  10. 途穷山尽得幽居,穹宫杰构临清渠。
  11. 仙邪佛邪定何处,仿佛胜境如匡庐。
  12. 还从文学问何如,大笑谓我言非虚。
  13. 自言远游真不俗,曾见庐山真面目。
  14. 五老之峰披白袍,玉虹万丈时飞瀑。
  15. 某丘某壑皆旧游,展卷晴窗眼犹熟。
  16. 秪今老倦到无由,对此时时作卧游。
  17. 惭余裹足不出户,闻君此语心悠悠。
  18. 高怀只尺已千里,眼中殊觉欠扁舟。

译文:

  1. 我在筠阳厌倦官职,十年归来却四壁萧条。
  2. 我打开口袋大笑着找到一片纸,比珍珠还要珍贵。
  3. 我把画带给我看,说是名僧巨然的手笔。
  4. 画作的真伪难以辨别,但行间有双印可以辨识。
  5. 古老的篆刻依稀可见赣州的字迹,这些作品先于宋时就已流传。
  6. 要想知道这幅画的来历和珍藏,不去讨论是谁的作品也不去争论名字。
  7. 虽然墨色已经干涸纸张也已经破损,但是神韵依然存在。
  8. 画面上的山峦曲折蜿蜒,被茂密的树木所覆盖。
  9. 盘曲的小路上环绕着山腰,一条小路斜着延伸出去。
  10. 走到山穷水尽处发现了一个幽静的地方,宫殿宏伟的建筑临清渠而建。
  11. 仙人和僧人到底在哪里?仿佛是胜景般的匡庐。
  12. 我向文学请教这幅画的好坏,他大笑说我说的不是空话。
  13. 自己说他曾经长途旅行没有见过真正的庐山,但他的眼睛仍然熟悉它。
  14. 现在我已经年老了疲倦了,无法再四处游走欣赏山水。
  15. 我惭愧地裹足不出门,听到你的这番话我心里悠然自得。
  16. 胸怀宽广就像一尺长的距离已经扩展到千里之外,但眼中的景象却觉得不够。
  17. 看到这幅画后我心中感到遗憾,因为少了扁舟的陪伴。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苏轼在诗中描述了黄应龙所藏的巨然庐山图,并对其艺术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在宦海沉浮中的倦怠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接着,通过“探囊大笑”等动作描绘了作者对画作的喜爱和惊喜之情。最后两句则是表达了对画作真伪和价值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画中美景的无限遐想。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轼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敏锐的艺术感悟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