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我出门时,春风初著柳。
行行阻川途,已落飞絮后。
白日感西飞,黄流正东走。
河流几百折,时时回鹢首。
南风自何来,吹渡古汴口。
须臾走尘沙,奄忽迷九有。
收帆斜日明,青山落吾手。
倚杖看春山,不觉立已久。
前临济水清,那堪照衰朽。
【注释】
淮泗:泛指淮河、泗水一带。
淇涉黄河十二首:指李白《淇涉太行游旧宅》诗。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即指其作。
“忆我”句:回忆自己离家出门时,春天的和风刚刚吹着柳树。
“行行”二句:走啊走,在曲折的河流上,已经落在飞絮之后了。
“白日”二句:太阳西斜,黄水向东奔流。
“河流”句:黄河弯曲曲折几百回,时时回到那鹢鸟的头上。
“南风”二句:不知从何处吹来的南风,正吹渡到古汴州口。
“须臾”三句:一会儿走沙尘,一会儿就迷蒙了九重天上的天帝。
“收帆”句:收起船帆,斜阳照耀着青山,落于我的手中。
“倚杖”二句:拄着拐杖看春山,不知不觉站立了很久。
济水:指济水之滨。济水清,指济水清澈,可以照见人的容貌。
衰朽:衰老而枯败。
【赏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乘舟经过河南地区途中所见景物的诗。此诗为李白《淇涉太行游旧宅》组诗之一,共十二首。这首诗是其中的第十二首。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黄河、济水等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忆我出门时,春风初著柳”。回忆自己离家出门时,春天的和风刚刚吹着柳树。诗人用“忆我”二字点明自己正在怀念故人,并由此展开联想。诗人想到出门时正值春天,春风拂面,阳光和煦。此时,柳树枝头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诗人不禁想起了与故人分别的情景,心中涌起一种依依不舍的感觉。
颔联“行行阻川途,已落飞絮后”。行走在曲折的河边道路上,已经落在飘舞的柳絮之后了。诗人描述了自己行走在河边道路上的景象。他看到柳絮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仿佛给道路增添了一层美丽的色彩。然而,诗人并没有沉醉其中,而是继续前行。因为他知道,前面的路途还很漫长,还有许多艰难险阻等待着他去克服。
颈联“白日感西飞,黄流正东走”。“白日”二句:太阳西斜,黄水向东奔流。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象,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他看到太阳即将西沉,河水也在不停地流淌。这种景象让他不禁感叹人生的短暂和易逝。
尾联“河流几百折,时时回鹢首”。“河流”句:黄河曲曲折折几百回,时时回到那鹢鸟的头上。诗人继续描述自己的旅途经历。他看到了黄河蜿蜒曲折地流过,有时还会回到鹢鸟的头顶。这种景象让诗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
最后两句“南风自何来,吹渡古汴口。须臾走尘沙,奄忽迷九有”。“南风”二句:不知从何处吹来的南风,正吹渡到古汴州口。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感受到了南风的到来。他看到南风吹来,带来了尘土和沙石。这种景象让他感到迷茫和困惑,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
末两句“收帆斜日明,青山落吾手。倚杖看春山,不觉立已久”。“收帆”二句:收起船帆,斜阳照耀着青山,落于我的手中。诗人结束了这次旅行,准备回家。他站在岸上欣赏着周围的景色,享受着宁静的时光。
【译文】
回忆起我离家时,春风刚刚吹绿了杨柳枝。
走走停停在曲折的河岸之上,已经落在飞絮的后面了。
白天太阳将要向西坠落,黄河水正向东方奔去。
黄河曲曲折折地绕了几百里,常常回到鹢鸟的头上。
不知从哪里吹来的南风,正吹渡到古汴州的入口处。
一眨眼之间尘土飞扬,转眼间迷失了九重天的天帝。
收起船帆斜阳映照着青山,青山落入了我的手中。
拄着拐杖欣赏春天的山水风光,不知不觉站立了很久。
前临济水清澈见底,哪堪照见我这衰朽的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