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似解喜人来,作意生香泛酒杯。
风雨昨宵真错恼,今朝菊蕊为吹开。
【注释】九日:指重阳节。力疾:用力疾走,形容身体衰弱但仍然要登高远望。万石峰:在今江苏常熟西北虞山。作意:有意,有意为之。吹开:使花开放。
【赏析】这首七律是作者于元丰二年(1079)九月重阳节后所作,当时作者已年过六旬,但仍“强起扶杖”登上虞山,观赏菊花,并写下此诗。
前两句写诗人对重阳节的期待与喜悦;三四句写风雨之苦,以及菊花迎风傲霜、迎难而开的精神。全诗以赏菊为题,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黄花似解喜人来,作意生香泛酒杯。
风雨昨宵真错恼,今朝菊蕊为吹开。
【注释】九日:指重阳节。力疾:用力疾走,形容身体衰弱但仍然要登高远望。万石峰:在今江苏常熟西北虞山。作意:有意,有意为之。吹开:使花开放。
【赏析】这首七律是作者于元丰二年(1079)九月重阳节后所作,当时作者已年过六旬,但仍“强起扶杖”登上虞山,观赏菊花,并写下此诗。
前两句写诗人对重阳节的期待与喜悦;三四句写风雨之苦,以及菊花迎风傲霜、迎难而开的精神。全诗以赏菊为题,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关山月二首·其二》是明代诗人王慎中所作,此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诗句解读: 1. 万年明月照霜天:描述了在清冷的月光之下,整个天地被银白的月亮覆盖,显得格外的寂静与凄凉。 2. 独向望乡台畔圆:诗人独自站在高高的望乡台上,望着月亮在天空中圆满地升起,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3. 共看毡裘嘶马上
【注解】 辽西遣戍 :在辽西边塞驻军。期回 :期约回来。捣 :捣衣,古人有“夜捣寒衣”之句。寄媒 :送信的人。 砧响 :捣衣声。风送去 :风吹着去,指把声音送到边关。 边头 :边关。自 :独自。来 :来到。赏析: 这是一首写征人思妇的怨诗。诗人以“捣衣”为题,抒写出征人的思妇的哀怨,抒发了对战争和战争的结束的渴望。 首句“辽西遣戍未期回”,写远戍之人尚未归来。辽西是边塞重地,这里指边疆。戍
注释: 1. 脉脉含情出洞房:脉脉含情,指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情感。出洞房,走出房门。 2. 盈盈结腕约明珰:盈盈,形容手腕纤细美好。结腕,指手腕上的镯子(古代妇女的一种饰品)。约明珰(dāng),意为用玉环等装饰。 3. 柔条冉冉难攀折:柔条,柔弱的枝条。冉冉,缓慢的样子。攀折,比喻难以得到或实现的事情。 4. 弱指纤纤那忍忘:弱指,指手指纤细柔弱。纤纤,形容手指纤细柔软。那,表推测语气。忍忘
下面是对《关山月二首 其一》逐句的解读: 1. 诗意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观月时,看到月亮从天空中缓缓升起,照亮了关城前的景象,但随即又感受到月亮逐渐西沉,光芒也随之减少。这种变化引发了诗人深深的感慨和忧愁。 2. 诗句翻译: - 青海风高月出迟:青海上空的风势很高,因此月亮升起得较晚。 - 关山漠漠雁飞时:关山之间,大雁正飞翔于天空。 - 不寐征夫俱泪落:无法入眠的将士们都流下了泪水
注释:巫山高耸,山势险峻,如同悬挂的流水。我思念着那清脆的玉佩声,看到满地红枫,我想象自己洗涤裙裳。 十二峰头翠色如黛,至今雨云不断,依然如故。 赏析: 巫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著名的神山之一,位于今重庆市巫山县附近。诗中的“巫山高”指的是巫山的高山,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思绪万千。“微流悬溜思鸣珮”一句中的“微流悬溜”形象描绘了山间溪流的景象,而“思鸣珮”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注释】 流尘:指飘散的尘土。寂寂:寂静无声,形容非常寂静。 网窗纱:指用纱制成的窗户。 懒画:懒得描绘。 蛾眉(é méi):美女的眉毛,这里代指女子。 贴鬓鸦(yā):用黑墨涂在鬓边,形似乌鸦,这里代指女子的发式。 红蕊(ruǐ):花蕊。 庭花:庭院中的花朵。 赏析: “春怨”是一首写闺怨的小诗,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笔法写出了春天闺阁中少妇的内心世界。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动人,富有情趣。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荷珠覆手溅罗巾,约腕明珰扱袖频。 并戏莫愁江堕日,相将还待月迎人。 诗句释义: 1.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描述的是采莲女穿着与荷花颜色相同、质地相同的罗裙,她们的脸庞就像盛开的芙蓉花一样美丽。 2. 荷珠覆手溅罗巾,约腕明珰扱袖频:描绘了采莲少女在拨动荷叶时,水珠洒落在她的手上,映衬着她手腕上闪耀着的明珠和衣袖频繁地摆动。 3.
在碧波荡漾的池塘里,爱意回荡着那婉约的芙蓉花, 芙蓉花瓣儿映衬着娇美的容颜,如同一幅绝美的画卷。 水面上,一叶小舟悠悠划过,留下一道流光溢彩的痕迹, 在那丛中惊起了一对鸳鸯,它们翩翩起舞于水中。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采莲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荷花与鸳鸯间的和谐之美。首句“碧波湥广爱回塘”便勾勒出了一片宁静而美丽的湖泊景象,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画面。接着
诗句解析与翻译 第1句:“映日因风斜处处,穿帘栖箔乱纷纷。” - 关键词: “因风”、“斜处”和“穿帘栖箔”。 - 注释: “因风”意味着随着风的方向移动。“斜处”形容风吹过后的倾斜状态。“穿帘栖箔”描绘了杨白花穿过纱帘和薄布覆盖物的景象,显得非常轻盈且动态美。 - 译文: 阳光下,随风飘动,四处摇曳,如同轻纱般穿过窗帘,轻盈地栖息于布匹上,形成一片混乱而美丽的风景。 第2句
注释: 轻摇弱水沙棠楫,横挂游丝碧玉簪。这句诗的意思是轻轻摇晃着柔弱的河流上的船桨,横挂着像是绿色的玉簪一样的游丝。 艳冶相邀春似海,人间花景似江南。这句诗的意思是艳丽的相互邀请春天就像大海一样,人间的花景就像江南一样美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春景图。首句“轻摇弱水沙棠楫”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轻轻摇晃着船只,船桨在河面上划过,留下一条条波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所作。诗题“九日感赋”,意味着诗人在重阳节这天有所感触,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情感。下面逐句进行解读和赏析: 1. 百结愁肠郁不开:百结愁肠,形容心中充满了难以排解的忧愁,郁不开,指愁闷难以消散,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沉重的情绪。 2. 此生惆怅异乡来:此生,指这一生;惆怅,指感到不快、忧郁;异乡,指他乡,即不是自己熟悉的家乡。诗人表达了因为身处异乡而感到惆怅和不悦的情绪。
【注释】 九日登楼示王生:即“重阳节登高作”,以“九日”点明节令,“登楼”写登高,“示王生”是说诗赠给王生,表明诗人与王生有深厚的友谊。 缥缈长帆带落晖:意思是说那远去的帆船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更加飘逸。 对酒漫愁江树远:意思是说诗人看着江边树木渐渐变得遥远,心中不禁生出些许愁绪。 卷帘时讶塞鸿稀:意思是说当看到大雁稀少的时候,诗人不禁感到惊讶。 偶同陶令探黄菊,最爱王家有白衣:“偶同”意思是偶然
【注释】 北干山:位于今江苏省句容市西北,为春秋时期吴国所建。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在此筑城,名东郭城。北干山头:泛指北干山上的山岗。野菊开:指菊花盛开。重阳日: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四望台:在北干山上,因台上可眺望四方而得名。 【赏析】 这是一首登高之作。诗人以“九日”为题,借登四望台之机,抒发了对故乡的眷念之情。此诗写得情真意切,不落俗套,是一首佳作。 首联“北干山头野菊开
诗句原文: 九日匡庐下,征帆尚未开。 但看青嶂立,不见白衣来。 译文: 登高远望,我在庐山之巅,远眺那层层叠叠的青山如海波涛般连绵不绝,而那些归乡的船只却迟迟未动,似乎还沉浸在旅途的疲惫之中。我不禁想起那曾经与我志同道合的人,如今或许已身处异乡他乡,而我也只能独自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饮酒赏菊
【注释】: 九日陪冯夫子登善果寺毗卢阁和韵示同游诸公 秋阴敞金陴,朝日离羽峤。 神都融清光,佳节乃游眺。 司衮请浣归,后乘载同调。 师门旧簪裾,命驾绝呼召。 旨酒敕曲封,肥炙鹅与犦。 贻糕作炊雕,赐橘代铏芼。 但惜金台倾,望古不堪吊。 此地有宝坊,高阁宜晚照。 凭栏试一观,纵目揽众妙。 浮屠郁崔嵬,金碧丽象教。 层垣翳松柏,邻圃通竹筱。 西山飞苍烟,空翠相映曜。 况复铃塔间,乌雀暮来噪。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驾的《九日刘公勇招游草桥》。下面是逐句释义: 九日刘公勇在右安门外斜阳下的郊外,驾着鹅和雁鸭纷乱地飞过平田。 草桥离天只有一尺五,相邀并骑扬起修长的马鞭。 轻云隐隐像横着的白练,远山历历含着青烟。 道旁挑夫背着秋色的担子,渐渐感觉景物比东篱更美了。 须臾下马进入幽深的林中,花开如缀满黄金钱的树。 借问是谁种花者,葛巾好像陶渊明贤。 班荆坐在水边杂坐,一一说话笑语都入玄。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九日临川独酌有感并寄徽之大敬南士 谁言霜雁经年返,又见黄花九日开。 天半寒风吹木叶,土中无射动葭灰。 愁登建武飞猿岭,深忆彭城戏马台。 前岁曾观旴水去,今年重滞幕江隈。 已闻羊叔留碑待,何处王弘送酒来? 蟋蟀诗中三致慨,茱萸亭下一衔杯。 游无江夏参军兴,人负临川内史才。 药市神仙壶里卧,柳家娇女陌头回。 宅乡独对寒林酌
【注释】 登高:指在高处远眺。邹阳:西汉人,因事系狱。 异乡逢:即“异乡见”。 九日:指重阳节。 深殿:指皇宫中。 雁晚:指傍晚时南飞的大雁。 螀(jiān):寒蝉,一种昆虫。 西风:秋风,指秋天的风。 湖海:指江湖之间广阔的水域。 扁舟:小船,这里指泛舟江湖。 【赏析】 这首诗写于重阳佳节,作者与友人颍侯在异地相聚,同赏重阳之景,抒怀伤时之情。全诗四句,前两句写重阳节登高望远之景
【解析】 1.九日:指重阳节,古人有登高饮酒习俗。2.赵八十四弟:诗人的侄儿,名不详。3.楚王宫外菊初生:菊花盛开在楚国宫殿之外。4.君去登高须尽醉:您离开时,我送您登高处要尽情地饮酒。5.东望永兴城:指作者自己。6.赏析:此诗是重阳节作,诗人在佳节之时,想到远方的弟弟不能与自己共度佳节,内心十分难过,于是写下这首诗来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楚王宫外菊初生”一句,既写景,又寓情,以景衬情
维舟三泖度清秋,古署黄花泛玉瓯。 家在沧洲看不见,何须更上郡东楼。 诗句释义:船只在三泖湖上渡过了凉爽的秋天,古旧的官署前有黄色的菊花盛开,仿佛是放在玉壶里泡制的。我家就在沧洲,看不见,为什么还要再去上郡东楼呢? 译文:我乘坐船只,在三泖湖上度过了一个清爽的秋天,古旧的官署前满是黄色的菊花。我家就位于沧洲,看不见,为何还要登上郡东楼呢? 关键词解释: 1. 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九日
【注释】 何实甫:即何梦桂,字实甫。九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招:邀请。先期:事先。病作:病情加重。斋中:书斋中。漫:随意地。四首:指《漫题四首》中的四首诗。其四:此诗的第四首诗。居常:平时。愈疾:痊愈疾病。名药:贵重的药物。只把:只是。看书:读书。当品尝:当作乐趣。起索:搜寻。斋中无一卷:书斋里没有一本书可读。闭目是奇方:闭上眼睛休息是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 【赏析】
平生涓滴不濡膺,也对青尊坐有情。 莫道先生不爱酒,更无爱酒似先生。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情表达了主人翁对友人的思念与敬仰。首句“平生涓滴不濡膺”,描绘了主人翁虽生活简朴,但心志高远,不贪图世俗之财的态度。第二句“也对青尊坐有情”则展示了主人翁在病中依然保持着优雅的姿态,与友人相聚饮酒的情景,表现出他深厚的友情和豁达的人生态度。第三句“莫道先生不爱酒,更无爱酒似先生”
【注释】 何实甫:名不详,可能是作者的友人。九日:指重阳节,即农历九月九日。斋中:指家中书房。漫题四首:是作者在病中为友人所作。 【译文】 征选名歌闲暇地劝饮壶中酒。 不知病中闻声却懒得动,却道先生太性子迂曲。 【赏析】 这是一首病中作的应友之作。 诗的前两句写赴宴。诗人因有疾病,不能外出,故先期病作,宿于书斋之中。“徵选名歌”,说明他平时爱好音乐,善于唱歌,所以能征召到名歌来助兴
乱石高峰最上头 脱巾挂树在清秋 戴帽盘旋尊俎畔 孟嘉未可论风流 注释: 1. 乱石:形容万石峰山势险峻,乱石丛生。 2. 高峰:万石峰的山峰之高,位于山顶。 3. 最上头:最上面的部分,即最高点。 4. 脱巾挂树:形容诗人在秋天,摘下帽子挂在树上,享受自然之美。 5. 清秋:指秋季,天气清爽宜人。 6. 戴帽:戴上帽子,可能是为了保暖或装饰。 7. 盘旋:来回旋转
【注释】 九日雨止:重阳节的雨水刚刚停止。力疾:勉强支撑病体。万石峰:山名,在今河南登封县西北。四首:这是组诗中的第三首。其三:指这首诗。节是秋:最令人悲苦的是秋天。劝君:劝你。莫作:不要做。昔人愁:像前人那样忧愁的人。手把蟹螯杯更满:用蟹螯斟酒时,酒杯要斟得满满的。蟹螯:螃蟹的足爪,形状似爪。长休:长久罢休。 【赏析】 《九日雨止》写于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九月九日
雨罢天青山尽出,登山勉强扶衰疾。 纵然不饮茱萸酒,犹胜家中过九日。 这首诗出自明代著名诗人王慎中的作品《九日雨止力疾登万石峰四首 其四》。王慎中,号南江,是明代的杰出派诗人,以深厚的文学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他的诗作多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本篇《九日雨止力疾登万石峰四首 其四》即是其中的佳作之一。下面是对该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及赏析: